谢列平看着勃列日涅夫,脱口而出道:
「伊里奇,你是第二书记,这个人选当然是你最为合适。」
「我?」
勃列日涅夫脸色一僵,一副对赫鲁雪夫有所畏惧的模样,正如同很多人对他的印象,性格是随和的,立场是不坚定的,观点不鲜明的,他的耳根子有点软,很容易被他人左右。
而这也是勃列日涅夫为什麽参与其中的原因——赫鲁雪夫虽然很器重勃列日涅夫,但他又常常表现出对勃列日涅夫的「嫌弃」。
正是这种时不时的否定,让已经身为继位候选人的勃列日涅夫感到不安,同时也对赫鲁雪夫产生了不满情绪。
更重要的是,勃列日涅夫自认为能力超群,希望站到台前处理一些国家公务,但赫鲁雪夫却总是要求他负责一些看似不太重要的党务工作,这让他常常产生一种壮志难酬的感觉。
为了尽快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也为了避免夜长梦多,勃列日涅夫最终决定效仿赫鲁雪夫,也搞一场夺权政变。
在过去的几年中,他收集到了太多人的不满,所有人,从各加盟共和国到莫斯科,所有人都对赫鲁雪夫充满了不满。
他看到了大家的不满,也看到了机会,当然也看到各方势力比如苏斯洛夫和谢列平,尤其是谢列平,在过去的几年中,赫鲁雪夫提拔了很多年青人,那些年轻领导人在谢列平的扶持下成长,都出身与共青团干部,对他十分忠诚,他们担任很多重要的高层职位。国家安全机关丶内务部丶电视台丶塔斯社到处都是谢列平的势力。他们都不会容忍彼此成为克里姆林宫的主人。
在这种情况下,耳根子软,容易被人左右的勃列日涅夫就是最好的选择了。
和往常一样,勃列日涅夫又一次表现出了他的软弱。
「我并不合适,谢列斯特更加合适,他是乌克兰部长会议主席,乌克兰的第一书记。出身乌克兰值得信任,资历上也没问题。」
勃列日涅夫提出一个人选,乃是苏联境内最强大的地方首脑。嗯,这个时候,还没有俄罗斯总统,也就是说,庞大的俄罗斯是没有领头羊的。
其实,这很正常,如果出现了俄罗斯总统,那麽他所拥有的力量是可以挑战莫斯科的。
但这也导致了一个局面,就是乌克兰就成了最强大的地方力量。在很多时候,克里姆林宫都需要认真的考虑乌兰克的声音。
「实话实说吧,伊里奇,只有你有这个地位。」
谢列平直接否决道:
「是主席团的二号人物,也是广受信任的领导人,你的无可替代的。」
面对这样的劝说,勃列日涅夫仍然犹豫着,和过去一样,表现的很软弱。
过去,纵使所有人都表现出对赫鲁雪夫的不满,他也是保持着沉默,小心的收集着大家的不满。最后把大家串联在一起,在过去的近两年里,这些成员经常聚集在一起,暗地里谋划着名怎样才能将赫鲁雪夫拉下马。
从一开始,勃列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