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上带着几分旅途的疲惫,眼神里却藏着按捺不住的期待。
还没等他完全下车,一阵清脆的呼喊声就涌了过来:
“欢迎!欢迎!热烈欢迎!”
只见巷口两侧,站着十几个穿着各种棉袄的小学生,手里摇着五颜六色的塑料花,随着动作上下晃动。孩子们的脸蛋冻得通红,却笑得格外灿烂,喊口号的声音响亮又整齐,在胡同里回荡。
更让齐鸿远意外的是,旁边还有着一个军乐队——几个初中生模样的少年手里拿着小号、鼓和镲,见他下车,立刻奏响了激昂的军乐。小号的旋律清亮,鼓声咚咚作响,瞬间将巷口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天啊……”跟在齐鸿远身后下车的玛丽,下意识地捂住了嘴,惊讶得合不拢嘴。她穿着一身米白色的呢绒大衣,头发卷曲,脸上还带着几分对陌生环境的拘谨,压根没料到丈夫回个家,会受到这样热烈的欢迎。
她原本以为,只是一次普通的家庭团聚,却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为他们迎接,连小学生和军乐队都来了,这场景让她既惊讶又有些不知所措,下意识地往齐鸿远身边靠了靠。
可齐鸿远早已顾不上身边的妻子,军乐声、欢呼声在他耳边仿佛都淡了下去。他的目光越过人群,直直地望向胡同深处——那里站着一群人,几乎整个巷子的邻居都出来了,挤在巷口的青砖路上,好奇地往这边看。但他的视线,一下子就锁定在了人群最前面的几个人身上。
站在最前头的,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太太,穿着深蓝色的棉袄,手里拄着一根拐杖,却努力地往前探着身子,眼睛直勾勾地盯着他,嘴唇微微颤抖。老太太身边,站着一个和他年纪相仿的男人,穿着蓝色的棉袄,眼圈通红,正朝着他的方向挥手。
“大哥……”
再旁边,两个穿着花棉袄的女人,也正踮着脚往这边望,脸上满是激动。
“大弟(大哥)……”
四十年了。整整四十年没见,可齐鸿远还是一眼就认了出来——那是他的娘,他的小弟志远,还有大姐和小妹。当年离开家时,娘还没这么苍老,小弟还是个十几岁的半大孩子,大姐刚嫁人,而小妹也不过才十一二岁。如今岁月在他们脸上刻下了痕迹,可那份血脉相连的熟悉感,却丝毫没有减少。
“娘……”
齐鸿远的声音哽咽了,他再也忍不住,迈开脚步,不顾一切地朝着巷口的方向走去。这个时候他甚至忘了跟身边的玛丽打声招呼,也忘了回应那些欢迎的人群。他的眼里只剩下那几个熟悉的身影,脚步越来越快,朝着家人的方向奔去。
小学生们的呼喊声还在继续,军乐声也依旧激昂,玛丽站在原地,看着丈夫急切的背影,脸上的惊讶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丝温柔的笑意。她轻轻整理了一下风衣的领口,也跟着迈开脚步,朝着那片热闹的人群走去——她知道,从这一刻起,丈夫终于回到了他牵挂了四十年的家。
走到娘的身前,齐鸿远直接跪了下去,只有天知道,这四十年他一直盼着能够再给娘磕个头。
“娘,我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