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共3个军部、7个师,空军12个中队,作战飞机200架、海军舰艇26艘,约17万人;巴国在东巴方向仅仅只有兵力共4个步兵师,空军两个中队,作战飞机17架,约9万人。
双方的实力悬殊,再加上巴国在东巴人心尽时,战争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在东巴战场,印陆军在海、空军密切配合下,集中兵力,从东、西、北3个方向,对东巴实施“多路向心突击”。
这一天清晨,苏制130毫米加农炮的炮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十几万印军兵分三路突破了东巴边境,猛烈的炮火甚至让巴军怀疑起了人生。而坦克集团攻击的波浪式攻击也大大出乎人们的意料——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印度军队一直接受苏军顾问的指导训练下,经过了“土邦战争”的磨练之后,印军基本上已经掌握了苏式的大纵深作战战术,再加上苏联提供的坦克、装甲车以及火炮,以及苏军顾问团制定的计划。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现在的印军就像是苏军的亚种,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如此。
在战争爆发的第一天,巴军在东巴的防御就崩溃了。仅仅只有十几架飞机的巴军,当天就失去了制空权,只能任由印军用轰炸机轰炸他们的防线,猎人轰炸机不断的呼啸而至将炸弹扔在巴军的防线上,巴军好不容易组织的防线,在堪培拉轰炸机投下了数百吨炸弹的轰炸下,立即土崩瓦解。
仅仅两天后,曾经耀武扬威的巴军就成了丧家之犬。他们的卡车在泥泞的乡间小路上抛锚,士兵们丢下步枪,脱下军装,拼命往达卡方向逃窜——逃往巴军控制的区域。
但是他们所需要面对的并不仅仅只有印军,还有前来复仇的孟加拉人,他们或是拿着枪,或是拿着刀,甚至挥舞着拳头,他们就这样从四面八方杀来了。
“他们在那里!“一声尖锐的呼喊从稻田里传来。
下一秒,燃烧瓶从甘蔗地里飞出,砸中了一辆军用卡车。
“轰!”
火焰瞬间吞噬了车体,里面的巴军士兵惨叫着滚出来,还没等他们扑灭身上的火,锄头、砍刀、长矛就从四面八方刺了过来。
几个小时后,当地村民把他们的尸体吊在了村口的大树上,他们用砍刀在那些人的哭喊声中将其肢解,甚至拖着尸体,在街头欢呼着。
人们欢呼着呐喊着,发泄着多年来的不满和几个月来失去亲人的仇恨。
血铸的仇恨必须要用血才能弥补,这一天,到处都是复杂的人们。
印度军队的T-55坦克碾过东巴的乡村公路时,迎接他们的不是抵抗,而是欢呼。
衣衫褴褛的农民从茅草屋里跑出来,挥舞着临时缝制的孟加拉国旗,孩子们爬上坦克,把花环挂在炮管上,虽然他们的信仰不同人,但是这些在巴军屠刀下幸存的孟加拉人,却是发自内心的欢迎着来自异国的军队。
在很多人看来,印度军队甚至就是他们的解放者,把他们从屠刀下拯救出来的解放者。
也正因如此,遍地都是“带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