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6日14时07分,特拉维夫本-耶胡达大街
郭逸风的原子笔在本子上轻轻敲击,等待咖啡馆老板回答他的问题。赎罪日的特拉维夫安静得像座鬼城,这家店是整条街上唯一营业的场所。
“你的意思是说,在赎罪日的这一天,犹太人不吃、不喝、不工作,全国停止一切活动并到犹太教堂祈祷,军队同样也是如此是吗?”
郭逸风用夹着伦敦口音的英语问道。
老板摩西擦了擦玻璃杯,回答道。
“对于我们来说这是最重要的节日。”
他指了指空荡荡的街道,说道:
“所有人都回家过节了,阿拉伯人也是。斋月加上赎罪日,真主和耶和华一起按了暂停键。”
在他伸手时,郭逸风注意到他的手臂上有条形码,那是在集中营中的标记。
在以色列有不少人都有这样的标记,不过,对此郭逸风并没有任何感觉。他的大学教授就是德裔,高中数学、物理老师也是德裔。
相比于以色列人,他们更亲近德国人,至于什么集中营之类的事情,谁会在意呢?
那是欧洲的事情,与SEA有什么关系?
不过郭逸风并没有表现出这种情况,他在本子上记下这句话。作为《环球报》中东特派记者,他现在只能写篇关于“犹太节日”的报道,然后应付一下报社。
在这里只有一些温馨的画面:本地的犹太家庭、空无一人的马路、虔诚的祈祷者。
战争边缘的紧张局势?
那已经是老生常谈了。
咖啡馆收音机播放着轻柔的古典音乐,摩西正在研磨今天最后一杯咖啡的豆子。突然,音乐中断了,一阵刺耳的电子音划破空气。
郭逸风抬头,有没有那么一瞬间他是茫然的:
“这是……”
显然这是防空警报!
摩西的手停在半空,咖啡豆洒了一地。远处传来沉闷的爆炸声,玻璃橱窗微微震颤。
街上正在行走的人们同时停下脚步,像被按了暂停键的电影画面。
“警报……”
摩西的脸色瞬间惨白,喊到:
“空袭警报。”
仿佛为了印证他的话,收音机里传来播音员急促的希伯来语。郭逸风虽然是一个字都听不懂,但是,现在已经不需要去听了,只需要看就行。
街道突然活了过来,却是以最疯狂的方式。人们开始奔跑,他们携带的东西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