署在古巴的导弹撤出来,而美国则在半年后把部署在土耳其的中程导弹撤了出来,由此结束了“古巴导弹危机”。
果然应了那句话。意思不能够细说,弄了半天,表现的像小纯纯一样的美国佬,在那边挑的事儿。
然后才有了后来的古巴导弹危机。而几乎所有人都有意无意的忽视了这一点。
人家苏联是为了自卫啊!
“阁下如果我们在那里部署中程导弹的话,肯定会引起我们和苏联人之间的进一步对抗,这甚至会激化我们和他们之间的矛盾。”
作为参谋长的赵鸣勤直接提出了他的看法,其实这也是南洋普遍的看法——不愿意为美国火中取粟,毕竟,美国是美国,南洋是南洋,占美国的便宜可以,为美国赴汤蹈火,那得多傻啊!
听着参谋长的话,李毅安却出人意料的摇了摇头,说道。
“虽然不会为了美国牺牲南洋的利益,是我们的基本原则,但是,我们也必须要考虑到一点——就是冷战!”
看着在座的陆海空军将领们,李毅安说道:
“冷战的特点就是,无论如何,都必须要选边站,这是冷战的大环境,如果我们想要享受西方世界的红利,就必须要站在西方世界一边,至于苏联嘛……无非就是关系紧张一下,然后再安抚一下,至于部署导弹……”
想了想,李毅安问道:
“我们的机动型中程导弹研制进度怎么样了?”
李毅安口中的机动型中型导弹,指的是将导弹与发射车结合在一起机动部署弹道导弹,为此,他甚至还特意绘制了图样。
其实,这个并没有多少技术难度,无非就是理念的问题,目前各国的战术导弹虽然可以机动总办,但是这种所谓的“发射车”仅具备牵引功能,并不像后来的导弹发射车那样具备运输-起竖-发射等一条龙服务。
所以,两年前,南洋开始研制固体推进剂的中程导弹之后,李毅安也就提出了“导弹发射车”的概念。
“我们的新型中程导弹已经进行了试射,射程达到3300公里,而且还有潜力可以挖掘,但是……阁下,在发射车研制上碰到了问题,公司并没有适合充当发射车的重型越野车。”
赵鸣勤的回答,让李毅安先是一愣,没有合适的重型越野车?
这是南洋吗?
南洋不是汽车制造大国吗?
虽然有些疑惑,但这也是理所当然的,毕竟,南洋并没有重型越野车的需求,重型车辆无非就是矿用车辆,至于军方,最多也就是10吨的牵引越野车,数量最多的还是2.5吨越野车,至于重型越野车研制上,根本就是——大写的“0”。
原因无他,因为确实没有这方面的需要呀。至少过去是没有的。
可是没有重型越野车,又哪来的机动型导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