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这个风头,暂时还是不能出的,
好歹南洋现在还是美国佬亲口承认的“亚洲安全基石”,直接派特使去苏俄参加钢铁的葬礼就……这还是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至于葬礼的事情……一点都不重要。”
重要的不是葬礼,而是后钢铁时代,如何打交道。对于国家来说,这才是最重要的。
虽然李毅安知道赫大玉米棒子是胜利者,但那是另一个世界,万一要有了变动呢?
所以,这个时候,最靠谱的选择是什么?
就是置身事外。
外交部同样也要置身事外,这才是最靠谱的。
“让大使代表吧,现在莫斯科的局势很微妙,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适当的保持距离,等到当地的局势稳定之后,再和他们打交道。”
现在……让他们自己去斗吧!
“阁下,大使馆那边,认为贝利亚很有可能会是最终的胜利者,他的建议……”
不等李国仁说完,李毅安就打断他的话说道。
“发电给大使馆,告诉他们不要有任何建议,他们必须要和所有人保持距离!”
阁下的决定,让李国仁一愣,说道。
“阁下,这是和新领导人进行沟通的好机会。”
“要是选错了,就万劫不复了!”
李毅安直接说道。
“当年湾岛的那位,选了杜威,可结果呢?”
提着常校长的教训,李毅安很清楚,现在各国都在试图与苏俄的新领导人打交道,这些国家这么迫切的根本原因在于,以他们掌握的情报来分析,钢铁并没有安排好接班人。
在钢铁身后高层还是有很多人选的,正因为人选多,新领导人会是谁,就是有待商榷的事情。
新领导人有没有钢铁的权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果选错了对象,让新领导人给记恨上。
足够南洋喝上一壶的。
历史上……美国、英国都选择了沉默,而法国却好死不死的,主动向马林科夫表示祝贺,然后结果是显而易见的——从法属中南到阿尔及利亚,法棍被敲的一头棍伤,直接被打了几记闷棍。
不得不说,在有些事情,还是保持距离的好,这是为了避免遭到别人的记恨,赫大玉米棒子,看似粗暴,可却是一个非常用记仇的家伙。当然现在也不适合与他接触,万一改变历史了呢?
“阁下,您的意思是,莫斯科的局势还不稳定吗?”
“钢铁……”
&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