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名重装骑兵站成一排。士兵全身裹挟在盔甲中。
贾琮甚至专门安排士兵在冲锋的对面射箭。他要试试这些盔甲的防御效果。
“冲!”
随着贾琮一声令下,骑兵们开始缓缓加速。马蹄扬起灰尘,让视线有些模糊不清。
冲锋的过程中。
叮叮当当的声音响起。
刚开始,身披盔甲的牛耕还没注意。勉强抬了抬脖子,发现这些竟是箭雨。密密麻麻的弓箭,朝着自己射来。
牛耕害怕的顿了顿战马。
结果那股熟悉的叮叮当当的声音,再次响起。弓箭根本攻不破盔甲的防御。
甚至连痕迹都没有留下。战马上同样如此。
简直是武装到牙齿的重装骑兵。
随后贾琮又教会了他们几种常见的冲锋阵型。
每个重装骑兵为了减少自身的负重,只有腰间的一把短刀。贾琮也想给他们一人配一把陌刀。
但时间上来不及。最后只能作罢。
来回短距离冲锋了三次,骑兵们累的不行。战马也是嘘溜溜的直冒粗气。
这样,实在是战马的负担太大。
来回冲锋三次,需要返回休息半个时辰。
才能再次发起冲锋。
又是一天过去。
京城的六门已经全部关闭。
该逃离的百姓,大多逃离的差不多。
而那边舍不得故土的人,也不再离开。
利用这几天,贾赦将附近的粮食,全部调到京城。
他打算和匈奴单于拼持久战。就看哪一方,先坚持不住。
一大早,贾琮被叫到太和殿临时组成的大殿里。贾赦等人全都一脸严肃。
看样子,匈奴单于经过数十天的日夜奔袭。终于来了。
“据探子来报,匈奴单于的大部队,距离此地已经不足二十里。”“大约一个时辰,便能到达京城。”
“大家最后还有什么对策?我们查漏补缺下。”关系到乾朝国祚能否延续,贾赦不得不谨慎。
若是按照他的性格,便是要主动出城找匈奴单于决战。守城不出,从来不是贾恩侯的性格。
但为了谨慎期间,贾赦还是选择最佳的方案。将附近所有粮仓的粮食,都运往京城......
便是饮用水,他都特意处理过。
就是防止匈奴人下毒。
众人一致商议的对策,便是耗。只要守住京城。
各行省的勤王部队收到消息,便可勤王。到时候,直接反包围匈奴。
实施一个大歼灭
可长江以南的兵力不能动。
那是万一京城出现意外,六皇子在江南再造大乾的兵马。那长江以北,也只有山南省的五万常备军可以调动。
若是这些兵马都过来,倒是可以对匈奴实行大包圆。可山南省,距离京城有四百多里路。
若是急行军,也是需要十多天才能赶到京城。
现在的问题是,没有人,能成功将兵部的调令传达过去。乾朝采用府兵制。
士兵们战时为兵,忙时为农。同时一千人设卫所。
若是有战事,兵部直接向卫所下令,召集兵马。临时认命将军领兵。
战争结束,将军回家。而士兵为农。
乾朝太祖制定的这个制度,主要还是防止造反。防范一些武勋势力,掌控军队。
这样兵不识将,将不认兵的制度,大大防范了武将。可现在正是这种制度。
给贾赦等人调动军队,产生了强大的阻碍。
兵部的调令传达不过去,卫所的府兵便无法集结。若是有将军没有兵部的调令,擅自集结卫所的府兵。那便是以造反罪论处。
当地的一些勋贵,谁都不敢冒着这么大的风险勤王。
而卫所长只认兵部的调令。
至于其他,他们看不上。
便是贾琮过去,也是客客气气招待。
冠军侯的名声再大,那也是陛下亲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