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武,偶尔才得以去族学溜达几回。
但仔细算算,他这去族学的次数,竟也比贾宝玉多出不少。
平日里,贾宝玉整日在家嬉戏玩耍,从未踏足族学半步。
听闻王夫人要贾琮显露一番文采。
贾赦不由自主地皱了皱眉。
他心知儿子的底细,族学几乎没去过。
而贾宝玉,虽不上学,但贾政特地请了先生在家教授。
若贾琮贸然上前比试,今日怕是要灰头土脸收场。
他赶忙上前阻拦。
“琮儿,切勿冲动,你的天地在战场之上。”
贾赦语气沉稳地劝说着贾琮。
贾敬同样用异样的眼神看着贾琮,他身为科举出身,自然明了四书五经的深浅。
倘若果真像贾赦所说的那样,贾琮没正经读过几天书,那恐怕真会沦为他人笑柄。
长房这一支,在贾赦刻意的影响之下,对读书一事都没什么兴致。
贾赦本是武将出身,在教导儿子方面自然更侧重于武艺训练。
可贾政却大不一样,他身为文官,对于儿子贾珠和贾宝玉,期望他们能通过科举出人头地。
贾珠在读书方面确实颇有天赋,只是被王夫人逼迫过甚,成天都闷在屋子里钻研四书五经。
终于身子骨扛不住这重压,倒在了书案上。
听到父亲的劝说,贾琮毫不在意。
对于他这个穿越者而言,作(抄)几首诗还不是轻而易举。
站在一旁的林黛玉也不禁为贾琮担忧起来。
她从未见过三哥哥在读书上展现出天赋,此次恐怕凶多吉少。
“宝玉,我看你近日学习认真,你来作首诗给大家听听。”
王夫人鼓励着贾宝玉说道。
贾政听到夫人言语,下意识地皱了皱眉。
不过并未多言。
但儿子的水平,他心里一清二楚。
就怕他在此出丑。
贾宝玉正呆呆地坐在椅子上出神,冷不丁被母亲唤到名字,他糊里糊涂地站直了身子。
一听说要作诗,他赶忙搜肠刮肚地思索起来。
“宝玉啊,你可得好好表现,你大伯贾敬手里可握着一个国子监的名额呢,到时候他会举荐你的。”
贾母一边鼓励着宝玉,一边说道。
贾敬听到这话,脸色瞬间阴沉下来,心中颇为不快。
他对这位婶娘实在是感到无奈又无语。
他手上确实有一个国子监的名额。
当年贾敬科举高中,太上皇念及他是贾家子弟,读书不易,为了鼓励武勋世家的子弟们弃武从文,便特意赏赐给贾敬一个国子监的名额。
贾家后辈里,若是有读书天赋出众的,便能凭借这个名额,进入国子监深造。
后来贾珠确实展现出了非凡的读书天赋,可还没等到国子监开学,就出了意外。
时间一长,这个名额也就空置了下来。
如今贾母竟打算擅自把这个名额给贾宝玉,这让贾敬心里十分不痛快。
他觉得这位婶娘太过偏爱贾宝玉,对贾家其他后辈有失公平。
就拿贾琮来说吧。
“婶娘,这事儿咱们以后再慢慢商量,还是先把眼前的事儿解决了要紧。”
贾敬捋了捋自己的胡须,对着贾母说道。
听到贾敬这么说,贾母的脸色也变得不好看了。
这些年来,还从来没有人敢违逆她的意思。
没想到今天,自己的好大儿贾赦,居然把宁国府的贾敬给请来了。
“敬大爷,这事儿不急。”
“您先看看宝玉的表现,再做定夺。”
贾母挥了挥手,对贾敬说道。
对于贾母这般独断的安排,贾敬心里头隐隐泛起几分不快,只是碍于王子腾这个外姓人在场,他实在不便当场提出异议。
老太太是贾家最德高望重之人,若在外人面前忤逆她,传出去对贾家的声誉不利。
贾宝玉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