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劫期修士,都隐隐感到心悸。
小蝶凑近许悦,声音压低:“你说,这里会不会藏着什么天地至宝?
还是说,有修为远超我们的大能在此闭关,那股力量是对方无意间泄露的?”
“不好说。”许悦合上手中的诗集,指尖轻轻敲击着桌面,发出细微的哒哒声”
诗会持续到暮色降临才渐渐散去。
文人雅士们三三两两地离开醉仙楼,有的乘上等候在楼下的马车,车帘掀起时,还能看到车内铺着的狐裘坐垫;
有的则与同伴并肩步行,手中摇着折扇,高声谈论着今日的诗句,笑声在街道上回荡。
小蝶与许悦随着人流走出楼门,待周围行人渐少,两人对视一眼,身形微微一晃,如同两道淡淡的虚影,悄然融入街边的阴影中。
................
与天启城的繁华喧嚣不同,无数里之外的望仙山巅,却是一片极致的寂静。
望仙山是天启城附近最高的山峰,山顶没有葱郁的树木,只有一片平整的青石台
台边云雾缭绕,白色的雾气如同轻纱般在山间流动,站在此处,仿佛伸手便能触碰天际,脚下的云层如同波涛汹涌的大海,将山下的景物彻底遮蔽。
李玄都正盘膝坐在青石台中央,双目紧闭,双手结出一个奇特的道印
左手掌心向上,右手掌心向下,双手在胸前交叉,拇指与食指相扣,形成一个类似“太极”的形状。
他身上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粗布衣衫,腰间别着那把陪伴他多年的混沌陨铁剑,剑鞘上的尘土早已被擦拭干净,在云雾的映照下泛着淡淡的光泽。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李玄都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特殊的韵律,如同山间清泉流淌过石涧,又似林间清风拂过树叶,柔和却极具穿透力,与周围的天地灵气渐渐交融。
随着经文的诵念,一缕缕淡白色的道韵从他体内缓缓溢出,起初只是稀薄的雾气,如同清晨的露珠般脆弱
可随着李玄都心神愈发专注,道韵渐渐变得浓郁起来,如同轻纱般萦绕在他周身,形成一道半透明的光罩。
这些道韵并非杂乱无章地飘散,而是循着某种玄妙的轨迹运转
时而凝聚成太极的形状,黑白两色在其中流转;
时而化作流水的纹路,顺着青石台缓缓蔓延;
甚至在他头顶上方三尺处,形成了一片小小的云气,云气中隐约有雷光闪烁,蓝色的电弧如同细小的游蛇,在云气中穿梭,却又在触及道韵的瞬间消散,仿佛从未出现过。
在青石台的边缘,李长生正静静地站立着。
他依旧是那身粗布灰袍,腰间别着那把不起眼的铁剑,剑鞘上甚至还沾着些许泥土,看起来就像一位常年在山林中奔波的粗野剑客。
只是往日里略显随意的神色,此刻却变得异常凝重
他双手抱在胸前,目光紧紧落在李玄都身上,眼神中既有欣慰,又有几分难以置信的惊叹
三年来,李长生看着李玄都一步步成长
从只能被动引动道韵,到能将道韵融入剑术;
从对修行一知半解,到能领悟《道德经》中的深层道理。
他以为自己早已习惯了李玄都的成长速度,可此刻,李玄都周身凝聚的道韵,却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料。
这道韵中不仅蕴含着《道德经》的“无为”之理——不刻意强求,不强行掌控,如同天地自然般运转;
还融入了天地间的“自然”之道——顺应四季变化,贴合山川走势,与周围的云雾、灵气、甚至青石台都形成了共鸣;
“这小子……竟能将道韵领悟到如此境界?”李长生低声自语
他能清晰地感受到,李玄都周身的道韵正在不断蜕变
到后来的“主动运用”,能将道韵融入剑术斩杀妖兽;
再到如今的“与道合一”,道韵与自身、与天地、与混沌陨铁剑形成了密不可分的整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