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迎刃而解。
可以想象,新上位的索勋不仅会一如张氏家族向长安索取节度使之位,还会更加忠诚于朝廷,获得更多的官方支持。
于是唐僖宗立刻授予索勋归义军节度使的职位,并一口气为他加了定远将军,检校吏部尚书,御史大夫,钜鹿郡开国公,上柱国等多个位高权重的头衔,对他的态度远远胜于对张氏统治者不温不火的态度。
而索勋在得到了节度使头衔的同时,也和长安料想的一样听话。他识趣的向长安提出,自己没有向东发展的意思,并且愿意将甘,凉,肃三州继续托付于朝廷河西节度使和河西都防御使的名下,自己则选择向西开拓疆土。
唐僖宗自然又是大喜,将归义军节度使的观察范围扩张到了更西部的伊,西等州。如此一来,索勋虽然放弃了东部三州,但是却向西扩张了两到三州的领地。这笔买卖其实很划算,因为在领地范围大体不减的同时,他获得了长安的赏识,也避免了和朝廷的冲突。
随后,索勋任命两个儿子分别为沙州刺史,掌握行政权;沙州司马,掌握军权,彻底稳住了沙州城的局势。
然而,被索勋挤下高层的张氏族人却不会因为索勋获得了朝廷的认可而轻易对他俯首帖耳:怀着对索勋的严重不满,原本应该作为托孤之人的李张氏带着小张承奉躲了起来,伺机寻找机会再次发动政变,夺回属于张家的归义军政权。
令人疑窦丛生的是,接着张淮鼎出任节度使的人,不是张淮鼎的儿子,而是张议潮的女婿、张淮鼎的姐夫索勋。
索勋上台之后,首先做的事情和张淮鼎一样,就是马上派出使者到长安入奏朝廷,请求正式任命节度使。
奇怪的是,张淮鼎等了两年多,至死也没等到朝廷的任命。而索勋一来,朝廷就非常爽快地授予他归义军节度使之职。而且唐昭宗很大方地将原来授予张淮深的仅有沙州一州的管辖权,扩大到了“沙瓜伊西等州”,怂恿索勋把注意力放在西边的伊州、西州,打那里的回鹘。
很明显,这不过是唐昭宗玩弄权术的手段。对于朝廷来说,此时的索勋已经成了一个威胁——他不是张家子嗣,谁知道他会怎么对待朝廷呢?张家人虽然很想要节度使的名号,但是毕竟先君议潮是个忠于朝廷的人,死都死在了长安。作为后人,总不能反叛翻脸,顶多自称一个节度使的样子。可是这位索勋是个异姓人呐……
李明振和张夫人所生的三个儿子,李弘愿为沙州刺史、李弘定为瓜州刺史、李弘谏为甘州刺史,“四方响义”的地方实力派,应该主要就是这兄弟三人。李氏三兄弟居然能够分别担任归义军三大州的刺史,非同寻常,很可能是张夫人当初与索勋达成的政治交易,即张氏、李氏两大家族承认索勋继任节度使之位,但条件之一是要让李氏三兄弟分别担任三大州的刺史。索勋急于上位,一口答应,他心想以后有的是时间来收拾这哥仨,可是没想到,张夫人和李氏三兄弟动手的时间比索勋预想的要早得多,他们先发制人,索勋措手不及,被杀身亡。
张夫人因为领导策划推翻索勋,被认为是极大的功德,被称为女中豪杰。
南阳郡君张氏,就是被张淮鼎临终托孤的亲妹妹,在索勋占领沙州之后,张夫人为了保护张家唯一的血脉不被索勋斩草除根,带着侄儿张承奉在沙州城内东躲西藏,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