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80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隋唐王朝 > 正文 87 从儿皇帝到父皇帝

正文 87 从儿皇帝到父皇帝(1 / 6)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好书推荐: 神话从童子功开始 替弟从军后,携百万神明镇华夏! 规则怪谈:她不是雨姐 穿越后,系统变成白噪音了怎么办 港片:制霸港岛,从自立门户开始 余果没有如果 异端之主 网游:全职召唤师 鬼差驾到:总裁前夫求接济 正史比野史还野,李世民崩溃

    却说唐昭宗景福二年(893年),索勋被杀,李弘愿、李弘定、李弘谏三兄弟拥立张淮鼎之子张承奉为节度使。

    按照惯例,张承奉立即派出使者前往长安,向朝廷奏请节度使旌节。次年十月,唐朝派出使者至敦煌,授予张承奉银青光禄大夫、国子祭酒、监察御史、上柱国官职,但没有任命他为归义军节度使。

    显然,唐昭宗对索勋印象不错,索勋被杀,唐昭宗持保留态度,他决定先给张承奉一些虚衔,观察张承奉的表现,再作打算。

    唐朝的赐官,虽然未达到张承奉的预期,但也聊胜于无。张承奉欣然接受,并上表谢恩。

    此时,对于张承奉来说,他最大的问题不是与朝廷的关系,而是与扶他上台的李氏兄弟【表兄】的关系。

    李氏兄弟在张夫人的支持下拥立张承奉上台后,大权掌握在李氏兄弟手里,并以张夫人(此时应称之为“太夫人”)为精神领袖。

    张太夫人立下定策拥立的大功后,并不直接执掌军中事务,而是身居幕后,垂帘听政,由他的几个儿子出面主持归义军日常工作,儿子们遇到疑难问题才来向太夫人请示,请她“见机取胜”。

    参与杀死索勋政变的是李弘愿、李弘定、李弘谏三兄弟。张太夫人还有一个儿子,叫李弘益。大概是因年纪较小,李弘益未参与政变,但在李氏掌权的时期,李弘益也出任侍御史,成为归义军实权派人物之一。

    在李氏兄弟中,核心人物是李弘愿和李弘谏。而李弘定一直担任瓜州刺史,主要负责瓜州军事防务,其人不在沙州敦煌,所以参与归义军幕府事务比较少。

    李弘愿和李弘谏掌权时期,被敦煌人称为“长史”和“司马”。所谓长史、司马,其实就是一个管政、一个管兵,两人分别掌握文武大权的意思。可是长史、司马在唐朝是州一级的属官,李弘愿、李弘谏称长史、司马,有点纡尊降格的意思,李弘愿、李弘谏吸取索勋过于张扬而失败的教训,希望低调行事,掩盖独揽大权的事实。

    李弘愿、李弘谏掌握实权,张承奉被架空,成为可有可无的傀儡。

    公元893年,李氏兄弟大权在握,他们压抑不住自己的野心,直接派遣使节东去长安,向朝廷夸耀自己的功绩。同时,长史李弘愿直接请求朝廷授予他“归义军节度使”的头衔,并请求让他最小的弟弟沙州司马接任沙州刺史一职。

    李弘愿赤裸裸的野心引起了朝廷的警惕。尽管皇帝不愿意看到张氏执政。但对于这样一个毫不掩饰自己野心的李氏家族,恐怕朝廷对他们的忌惮比对张家更多几分。

    于是朝廷回给李氏的旨意之中,只承诺让李弘愿担任沙州刺史,归义军节度副使。尽管这也是一个看上去位置很高的职位,但是显而易见:将来的归义军节度使张承奉,显然会比这个节度副使更具有权威。

    所以李弘愿虽然得到了“旌节”,但实际上只是一个敷衍。从朝廷那里得到法理,直接替代张承奉的美梦就此落空。

    随着张承奉的日渐成长,李氏兄弟越来越担忧自己的前程,因为他们这几年的所作所为都落在张承奉的眼里,虽然他没有表示任何不满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新书推荐: 重回宿敌年少时 国运:开局死谏,祖宗李二看麻了 仙尊的幻境成真了 落脚之地 穿成赘婿文男主的恶毒发妻后,我摆烂了 红楼之胜天半子 暴君吕布 我有一张始皇脸[秦] 跟亡夫长兄借子后 上命昭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