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临死前也要为家里节省点人力。
王麻子不愿意这个话题,最终扯到他的身上,他笑嘻嘻的说:
县丞加收秋税是为了大家!
大家想想以前祸害人的海匪上岸后的所做所为,哪家没受过海匪的劫掠?
最后,还不是朝廷派军队赶走了海匪?
朝廷派军队,是要吃要喝要钱财的,这些还不是全靠赋税?
现在,改朝换代了,若是不把新朝的军队伺候好了,海匪来了,谁能抵抗?
胡老大梗着脖子小声说:
俺们离永康城近,听说现在庐江湾驻扎了北秦的军队,海匪不敢再来了。
王麻子一听这句话,他也不再笑嘻嘻的,反而严肃的说:
胡大,你这样想,就不对了,当兵吃粮,自古有之。
北秦的军队也要吃喝,也要有军响,对,就是“军响”
,我也听人说过,北秦的军队都“军响”
。
北秦的军队的是“军响”
,是钱。
这要需要多少钱?
你们交纳的秋税要是换成钱,也值不了多少钱,我看在乡里乡亲的面上,还补贴县里,我叫过苦吗?。
你们交的赋税,只够朝廷的军队用,现在县丞顶着朝廷的压力,加秋税就是给北秦军队凑军饷。
把这群北秦大爷伺候好了,以后庐江郡、永康城、白鹿县就不会再有海匪之患,现在大家苦一点都是值得的。
胡大,你不够的税粮,就由我暂时帮你填补上,大家都是同乡,我的借贷再给你降一降,借一斛,明年只还两斛。
胡大,如何?
计量小吏用程式化的冷硬话语说:
王老爷说的是。
冯县丞要上升了,他代表的可是官府,代表的是朝廷,是皇帝陛下的脸面。
他老人刚颁布的政令,谁敢违背?
胡老大极不情愿的将装粮食的袋子倒空,才勉强又堆尖了粮食尖。
苦着脸去跟李里正写借贷粮食的借据,等写好借据捺上手印,他回想起来了,就是为了还债,他才卖了两个大一点的儿女,用来抵账才还淸去年的欠账,现在又背上了“阎王债”
。
这时抓着他破烂裤角的-个小男孩,用奶气的声音哭喊着:
阿爷!
阿爷!
我饿!
我饿!
胡大用苦涩的声音说:
柱!
家里有吃的,一会回家,让你阿母…我给你做!
离石走入这个村子时,就见到了村口广场上的收粮场景,他也好奇南朝豪门是如何收粮税的。
看到那个小吏用脚只踢了一次装粮食的斛,就猜到了这是收实物税,这里面的门道可是传了数千年的传统文化。
他还看过类似的资料和视频,就是被新中国消灭了的“淋尖踢斛”
,古代官员工资可是以粮食的重量来计算的,像是汉朝的千石大员、二千石高官等等。
明朝对官员即便是品级最高的一品大员,一年的俸米也仅仅才有1o44石,月均87石,越往下越低。
到七品知县就只有9o石了,月均才75石,可就是这样,官员们每个月依然不能按时足额领到俸米,而只能领到一部分。
剩下部分则被折算成其它生活用品,等价给他们,广大官员们如果仅仅依靠俸禄生活的话,那是相当拮据的,也许当官的过得不如世家豪门。
因此,大部分官员们为了维持相对体面、富足的生活,往往都会费尽心思去捞点外快,以补贴家用,“淋尖踢斛”
也就成为了官员们捞取外快的重要手段。
淋尖踢斛"
又称为“脚踢淋尖”
,其中,斛是一种计量容器。
是朝廷收缴老百姓上交的粮食时所使用的专用计量容器,历朝历代,一斛的数量都有所不同。
汉朝时,一斛=1石=1o斗=12o斤;自宋朝开始,一斛=o5石=5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