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致意,尽显其温文尔雅之领导风范。
途经太子李承乾的时候,因为不方便搭话,太子李承乾竟还主动的朝着李恪拱了拱手。
只是这一举动,这直接把李恪给弄不会。
毕竟在众多大臣面前,还没朝拜皇帝李世民,这时候率先朝太子李承乾回礼,于理不合。
可不回礼,又有些没有礼貌。
没有办法,李恪只好学着那些文武大臣,龇着大白牙,朝着李承乾笑了一下,微微点头,以示回礼。
不过,对于大哥李承乾的举动,李恪倒是心知肚明。
不外乎出于对自己救驾之功的认可,又或许是在这特殊时刻展现兄弟间的和睦,以稳定人心。
只是,这番举动也不知道是他自己想的,还是谋士教的。
若是自己想的,那他这位太子大哥,也没有他想象中的那么不济事。
只不过,一向务实的李恪,很快又回过味来,觉得李承乾太过小气。
今天这是,这可不是,朝着他拱拱手简单道谢一下就能过去的。
今天,要不是他李恪,不管是不是故意,刺王杀驾的罪名,你都背定了。
另一边,对于李恪与李承乾兄弟之间,这一细微的交流,在旁人眼中却似乎蕴含了深意,不少大臣的眼中闪过一抹意味深长的光芒。
只不过,李恪已经顾不上观察那些人的表情了,他已经行至李世民面前。
停下脚步,李恪恭敬地行了一礼。
“儿臣李恪参见父皇,愿父皇龙体康健,福泽万民。”
见李恪行礼,李世民连忙摆手示意不用。
再看到李恪的右手上,已经裹上了一圈绑带,明知故问的说道。
“恪儿,你怎么来了?伤口包扎好了吗?”
听到李世民关心的话语,李恪立马恭敬地回答。
“父皇放心,儿臣的伤口已经无碍。”
李世民示意李恪起身,并让他走到自己面前。
他仔细打量着自己的儿子,心中既有欣慰也有期许。
他缓缓开口,声音温和而有力:“恪儿,你此次前来,不知所为何事啊?”
李恪闻言,微微抬头,目光与李世民短暂的交汇了一下,缓缓道出了自己的来意。
“父皇,儿臣此次前来,想着儿臣既然已经受伤,又不能打猎,继续留在这也没有什么意义,还不如打道回府,好好休息一番。”
李恪的话一经出口,李世民便自嘲的笑了笑,果真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原本以为李恪前来乃是为了趁此机会提些要求或是展现自己的功绩,却不料他竟是特意来请辞。
这让李世民老脸一红的同时,又有些感动。
想着对李恪这个孩子,以前的关心是不是太少了一些。
他轻轻拍了拍李恪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
“恪儿,此番救驾,实乃为父之幸。你虽有伤在身,但朕心甚慰。现在地龙翻身,这狩猎之事,自然也无从进行。至于归途之事,朕自有安排。”
说到这里,李世民话锋一转,眼神中透露出几分严肃与期待。
“不过,恪儿,朕知你才华横溢,见解独到。此次‘地龙翻身’,长安至今还未曾又来信息,朕唯恐灾情严重,朕为此事忧心忡忡。你虽身处行辕,但可有何良策,能助朕解此危难?”
说到这,还不等李恪回答,李世民又自顾自的说道。
“朕欲返回长安,可有爱卿觉得这地龙翻身,一般都是持续发生,担心朕在途中遇到危险,希望朕暂时留在安全之地,待情况稳定后再行启程。朕一时拿不定主意,你有何想法或建议?”
说到这里,李世民再次看向李恪,眼中闪烁着信任与期许。
听到李世民的话,李恪又看了看四周那些大臣一脸凝重的样子。
“瓷马二楞!”
一句长安人骂人不机灵,迟钝的话,差点就从李恪的嘴中脱口而出。
搁着你们在这里耽误这么长时间,就是讨论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