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居”
那清静的庭院,重新汇入了东市那川流不息的人潮之中。
这一次,他们的心境,已是截然不同。
没有了初见时的那种,带着审视与考究的紧绷。
他们真正地将自己当成了一位普通的游客,用一种更为放松、也更为纯粹的旁观者视角,去欣赏,去感受,这座城市的脉搏与呼吸。
他们看到,在一家绸缎庄门口,几个来自异国的金碧眼的游客,正一脸新奇地用生硬的中文,与一位“掌柜”
npc讨价还价。
她们将一匹色泽艳丽的丝绸披在身上,在古朴的铜镜前兴奋地转着圈,那份纯粹的快乐,跨越了国界与语言。
他们看到,在一家名为“长乐坊”
的酒肆里,一位身穿白色襕衫的“李白”
模仿者(游客),正学着那位本尊的样子,豪气干云地将一壶酒高高举过头顶,引得满堂喝彩。
而他身旁,还坐着几位穿着各色铠甲的“将军”
,那画面,像极了一场自导自演的江湖豪侠传。
他们甚至还饶有兴致地,围观了一场生在街角的“纠纷”
。
一位游客因为不小心撞翻了一个卖炊饼的小贩的担子,正手足无措地连连道歉。
而那位五大三粗的“小贩”
npc,却不依不饶扯着嗓子,非要他赔偿自己“误了的工时,和精神上的损失”
。
两人正争执间,一队巡街的“不良人”
闻讯而来,不由分说,便将两人,都“请”
去了不远处的“万年县衙”
(游客纠纷处理中心),去接受“调解”
。
这充满了戏剧性的一幕,引得周围的游客们,都出了阵阵会心的哄笑。
“你们看,”
社会学专家指着那远去的背影,笑着对同伴说道,“这才是真正的‘烟火气’啊。
有买卖,有宴饮,有风花雪月,自然,也该有这一地鸡毛的市井官司。”
专家们就这么走走停停,不再去分析一砖一瓦的来历,不再去考究一言一语的真伪。
他们只是看,只是听,只是感受。
感受着那迎面吹来的、混杂了各种香气的风;感受着那从耳边掠过的、充满了生命力的嘈杂;感受着那一张张,与他们擦肩而过的、洋溢着自内心的、纯粹快乐的,鲜活的脸庞。
不知不觉间,日暮西沉。
夕阳的余晖,为整座长安城都镀上了一层流动的金。
刘楚看了看天色,引领着众人,穿过几条挂起了灯笼的街巷,最终来到了一家,名为“同福客栈”
的建筑前。
那是一座三层高的、纯木质结构的酒楼。
飞檐翘角,结构精巧,门前挂着两盏硕大的、写着“同福”
二字的红灯笼,在愈深沉的暮色中,散着温暖的橘黄色光晕。
“这里是……”
“这里便是诸位先生今夜在长安的下榻之所了。”
刘楚笑道。
“同福客栈?”
一位专家看着那块熟悉的牌匾,忍俊不禁,“刘园主,你这莫不是把那《武林外传》里的场景,给搬了进来?”
“先生说笑了。”
刘楚引领着众人,迈入了那高大的门槛,“此‘同福’,非彼‘同福’。
此乃,大唐官府,专门为往来客商与赴京赶考的举子们,所设立的官方驿站。”
一步踏入,一股更为浓郁的、混杂了酒香、菜香与旅人风尘的、热闹的气息,扑面而来。
大堂之内,早已是座无虚席。
跑堂的“店小二”
们,肩上搭着白毛巾,脚下生风,在高声的吆喝与客人的催促声中,穿梭往来。
算盘的噼啪声,碗筷的碰撞声,南腔北调的交谈声,交织成一曲,最为动听的,人间交响。
而最让专家们惊叹的,是这客栈的内部结构。
一根根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