袄裙的少女,温婉端庄,手中还提着一个精巧的食盒;
甚至,他们还看到了一队穿着宋代官服、头戴长翅帽的游客,正有模有样地互相行着叉手礼,引得周围一阵阵善意的笑声。
“你们看,”
社会学专家指着这幅奇特的景象,“这里,已经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亚文化’生态。
游客们不再满足于单纯地‘看’,而是主动地、通过服饰和行为,去扮演一个‘角色’,寻求一种更深层次的身份认同。
这在社会心理学上,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
“何止是亚文化,”
何镜山教授看着一个穿着飞鱼服的年轻人,正英姿飒爽地从他面前走过,不由得抚须一笑,“我倒觉得,这更像是一场,跨越了千年的‘百官朝会’。
只不过,这朝的,不是天子,而是我们每个人心中,那份对华夏文明的,向往与热爱。”
众人正感叹间,一辆造型极为别致的摆渡车,在他们面前缓缓停下。
那并非是园区里常见的那种电动观光车,而是一辆,被精心改造成了“唐代马车”
样式的豪华摆渡车。
车身由深色的红木打造,上面还带着精美的雕花。
车厢宽敞,两侧是通透的玻璃窗,窗上还挂着淡青色的纱帘。
车顶,是如同古代官轿般的四角攒尖顶,四个角上,还挂着小巧的、流苏飞扬的宫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诸位先生,请上车。”
刘楚亲自为他们拉开了车门。
专家们鱼贯而入,现车厢内部更是别有洞天。
地面铺着厚实的波斯地毯,座位是包裹着锦缎的柔软沙,中央的矮几上,甚至还摆着一套温润的白瓷茶具和几碟精致的糕点。
车辆无声地启动,平稳得几乎感觉不到一丝震动,缓缓地汇入了园区的车流之中。
透过宽大的车窗向外望去,沿途的风景,如同一幅幅流动的画卷,在他们眼前徐徐展开。
他们看到,在丹顶鹤湿地的观景台上,一位白苍苍的老者,正支着画架,用传统的笔墨,写意地勾勒着远处仙鹤展翅的身影。
他们看到,在小熊猫馆的空中栈道上,一个父亲,正将自己的孩子高高地举过头顶,让他能更清楚地,看到那只正抱着竹子、憨态可掬的红色小精灵。
每一个画面都充满了生命力。
每一张脸上,都洋溢着自内心的、纯粹的快乐。
“刘园主,”
李敬同教授看着窗外这幅生动的景象,忽然开口,声音里带着几分感慨,“我昨日,听你讲述那‘乘风桥’的理念,说你建的是一个,能让人‘逃离’的梦乡。
可今日看来,你这梦乡里,最动人的,却不是那些巧夺天工的建筑,也不是那些如诗如画的风景。”
他顿了顿,将目光,从窗外,缓缓地,移回到了刘楚的脸上。
“而是这,无处不在的,‘人’的笑脸啊。”
这番话,让整个车厢,都安静了下来。
是啊。
他们这一路走来,所见到的,最美的风景,不正是这些吗?
刘楚闻言,也是微微一怔。
他对着李敬同教授,以及在座的所有专家,郑重地,深鞠一躬。
“先生,一语中的。”
“晚辈,受教了。”
车厢内,再次恢复了宁静。
但这一次那宁静之中,却多了一份更为深刻的,人与人之间的温暖的共鸣。
车辆,就在这温暖的氛围中,向着那座在晨光中,愈显得雄浑壮丽的古老城池驶去。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