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方便披甲,防止磨损。
还有这腰间的系带,打的是‘活结’,一旦遇有紧急军情,只需轻轻一拉,便可瞬间脱下外袍,换上戎装。
这……这才是真正的‘实用主义’啊!
处处都透着一股子,属于武人的干练!”
每一个雅间,都像是一个小小的“历史课堂”
。
专家们一边感受着身上服饰带来的新奇体验,一边,又忍不住从各自的专业角度,引经据典,进行着现场“考据”
。
他们讨论着不同朝代,衣袖的宽窄变化,所反映出的社会风气。
他们研究着腰间配饰的材质与形制,所代表的官阶品级。
他们甚至,连脚下那双云头履的鞋底纳了几层,都要拿出来,探讨一番。
而那些为他们服务的绣娘与化妆师,也并非普通的店员。
她们不仅手法娴熟,更对相关的服饰文化知识,了如指掌。
“先生,您这件褙子,是仿的南宋的形制,所以对襟之处,没有系带,讲究的是一个随性自然。”
“这位老先生,您这顶璞头,两脚之所以微微上翘,是因为到了晚唐,这是文官之间,最为流行的风尚。”
她们的对答如流,让专家们越感到心惊。
他们感觉,自己不是在换衣服。
而是在与一群,活在当下的“古人”
,进行着一场,关于“美”
与“历史”
的,亲切对话。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不知过了多久。
当所有雅间的门,再次被一一推开时。
时间,仿佛在这一刻,生了奇妙的扭曲。
一群“古人”
,从门后,缓缓地,走了出来。
何镜山教授,一袭深蓝直身,头戴方巾,宽袍大袖,眼神清癯,不怒自威。
那份属于顶级学者的严谨与风骨,与明代阁臣的沉稳气度,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
李敬同教授,身着赭石色圆领袍,腰系玉带,面带微笑,雍容儒雅。
他只是随意地站在那里,便自有一股,盛唐名相的恢弘气度,扑面而来。
那位军事史教授,则是一身劲装,显得干练无比。
而王洪江教授,更是如愿以偿地,穿上了一件汉代的深衣。
广袖高冠,衣袂飘飘,他激动得老泪纵横,仿佛真的,回到了那个他研究了一辈子的,大汉时代。
十几位专家,此刻都已换装完毕。
他们互相打量着,脸上,是如出一辙的、充满了新奇与惊喜的笑容。
他们不再是平日里那些不苟言笑的泰斗,而更像是一群,结伴出游的、兴致勃勃的……“老顽童”
。
就在这时,一道清朗温和的声音,从不远处传来。
“诸位先生,换好衣裳了?”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刘楚,不知何时,已然站在了不远处的回廊之下。
而在看到他此刻的装扮时,所有人的呼吸,都不由得,为之一滞。
只见刘楚,也已换下了一身现代的休闲装。
他此刻身上穿着的,是一件极为简洁,却又考究到极致的月白色长衫。
那衣衫,并非是任何一个特定朝代的标准形制,倒像是取了魏晋的疏阔,又采了宋人的风雅,剪裁得极为合体。
衣料,是一种极为特殊的丝麻混纺,在光线下,既有丝的温润光泽,又有麻的朴实质感。
他的头,用一根碧玉簪,松松地绾着。
腰间,只随意地系着一条同色系的布绦,上面,挂着一枚小巧的、雕工古朴的羊脂玉佩。
他没有穿靴,脚下,只是一双最简单的、青布的圆口布鞋。
整个人,就那么安安静静地站在那里,没有多余的配饰,没有夸张的妆容。
却仿佛,将这满室的锦绣华裳,都比了下去。
他就如同一块被溪水冲刷了千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