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请慢用,这是我们的前菜,‘peri-peri烤鸡翅’。”
她将一盘色泽焦黄诱人的烤翅放到桌上,“peri-peri在斯瓦希里语里就是‘辣椒’的意思,这种辣椒酱随着数百年前的航海贸易传遍了整个东非海岸,是那里当之无愧的‘国民辣酱’哦。”
马鹏尝了一口,辣味奔放而富有层次,瞬间打开了味蕾。
紧接着,服务员又端上一个造型奇特的、带着尖顶的陶锅。
“这是我们今天的汤品,‘摩洛哥塔吉锅烩羊肉’。
这种尖顶的锅盖设计,是为了在极度缺水的沙漠环境中,最大限度地收集和循环利用食材本身蒸出的水分,是北非人民适应自然的智慧结晶。”
一顿饭下来,马和同伴仿佛上了一堂生动无比的非洲人文地理课。
他们知道了肯尼亚的“nyaaa”
(烤肉)在当地是庆祝和分享的象征;知道了南非的“bi1t0ng”
(风干肉条)是当年荷兰殖民者大迁徙时的“军粮”
;还尝到了用木薯粉制作的、口感奇特的“乌咖喱”
(uga1i)。
当最后一道甜品“古祖玛”
——一种用玉米、花生和香蕉混合制成的布丁——被送上餐桌时,马鹏和同伴已经吃得心满意足,脸上写满了钦佩。
“这顿饭,太值了!”
同伴由衷地感叹,“这288块钱,我感觉有一半是用来吃饭,另一半是请了个一对一的文化课老师。
这体验绝了!”
马鹏深以为然地点点头:“是啊,太牛逼了。
连一个餐厅都能做得这么用心,我现在真是越来越期待两个小时后的‘非洲之眼’了,那得是多震撼的体验啊!”
附近两个年纪看起来已经六十多岁的夫妻俩也开口赞同:“每一道美食,服务员都会耐心的讲解这道美食的来历,他背后的风土人情,青瑶山庄做的实在是太好了,这才是旅行的意义。”
“宏伟的盛唐古城,原始魅力十足的非洲区,青瑶山庄真是不断在给游客惊喜,从未让人失望。”
马鹏点头赞同,低头看了一眼手机,现不知不觉间,已经过去了一个半小时。
原以为会非常难熬的两个小时等待时间,竟然在这样一场味蕾的盛宴中,变得如此短暂而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