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太阳高悬,半下午的阳光透过云层,慵懒的洒在灵墟秘境的山林中,鸟叫虫鸣,春天似乎在这里,来的更早一些。
告别药王谷,刘楚与冯工沿着一条更为隐蔽的羊肠小径,来到了玉屏峰的半山腰。
这里树木繁盛,藤蔓垂挂,若非冯工引路,几乎无人能现隐藏在山壁间的缝隙。
“园长,这里就是听风石窟。”
冯工指着一处被古藤和湿润苔藓覆盖的洞口说道。
那洞口并不规整,完全是天然溶洞的形态,仿佛只是山峦的一次呼吸。
一股清凉的微风从洞内拂面而来,带着一丝泥土与矿石混合的独特气息。
踏入石窟,光线骤然黯淡。
适应了片刻,刘楚才看清,石窟的内壁上,隐约能看到大片大片早已褪色的古代壁画。
线条古拙,色彩沉郁,描绘着一些看不真切的,似乎是仙人修道、神兽出没的场景。
“园长,您试试在这里说句话。”
冯工轻声提示。
刘楚好奇地轻“喂”
了一声。
声音在洞穴深处滚动、回荡,被无数个看不见的凹凸岩壁反复折射,最终汇聚成一阵奇妙的、仿佛有无数人在低声附和的回响,久久不散。
“果然名不虚传。”
刘楚赞道。
冯工将他引至一处相对开阔的区域,那里摆放着几个蒲团和特制的耳机。
“这里是沉浸式音乐体验区,我们请大师用古法乐器,专门为石窟谱了曲。”
刘楚戴上耳机,悠扬的箫声和空灵的古琴声缓缓响起。
那音乐并非单纯地从耳机传出,而是与洞穴本身独特的声学环境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时而清晰,时而飘忽,仿佛真的有风在耳边低语,在讲述着壁画上那些早已被遗忘的故事。
离开听风石窟,天色已近黄昏。
两人沿着山脊小道,来到了隐龙峰的一面。
无字崖。
这是一面高达百米、如被刀削斧劈般光滑的石壁,平整得令人心生敬畏。
崖壁本身呈现出一种深沉的青灰色,在夕阳的余晖下,泛着一层冰冷的金属光泽,给人一种庄重而又神秘的压迫感。
“好大的手笔。”
刘楚站在崖壁之下,更显得自己渺小。
“白天,它就是自然的鬼斧神工。”
冯工的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到了晚上,这里将上演我们准备的灯光秀。
到时候,无数古老的文字、神秘的符文,甚至是动态的山海经异兽图,都会在这面崖壁上流淌、变幻。”
刘楚点了点头,他几乎能想象出那番壮丽的景象。
这面崖壁,在夜晚,将不再是冰冷的石头,而是一块巨大的画布,任由科技与艺术在上面挥洒出最瑰丽的色彩。
“妙,实在是妙。”
冯工笑了笑:“到时候这里呈现出裸眼3d的效果,才是真正的人文跟自然景观,历史的沧桑相结合,沉浸感十足”
天色渐晚,两人继续前行。
远处传来了隐约的水声,穿过一片茂密的松林,悬空寺的奇景,赫然映入眼帘。
在回响谷那深不见底的幽谷之上,整座寺庙竟是半嵌入山体,半悬空而建。
它就像一只栖息在峭壁上的巨鸟,安静而又孤傲。
寺庙主体完全是古朴的木质结构,连接各处殿宇楼阁的,是看似惊险的悬空栈道和飞廊。
冯工介绍,整座寺庙都采用了古代的榫卯结构,上万个构件彼此相连,严丝合缝,没有动用一颗铁钉,却比钢铁还要稳固。
走在上面,脚下的木板出轻微的“吱呀”
声,低头便是万丈深渊,云雾在脚下缭绕,惊险之余,又有一种飘飘欲仙之感。
寺内,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檀香。
一处禅修体验区内,数十个蒲团整齐地排列着。
刘楚没有停留,而是径直走到了大殿外一处悬空的观景台上。
凭栏远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