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捷报!”
“大捷!!”
八百里加急入金陵城,黄色小旗直奔皇宫。
“大捷?这又是发生什么事了?”
“难道是北边…?”
“嘘,慎言。”
“……”
突然的动静惊扰到了整条街道,路人议论纷纷。
还在上朝的朱允炆听闻捷报,兴奋得从龙椅玉阶冲了下来。
“快!”
“快宣上殿!”
大明并无其他战事,唯有讨逆。
李景隆,赢了?
打赢了??
满朝文武心头沸腾,眼睛死盯着高高举起的信筒。
直到那激动人心的声音在大殿内响起。
“陛下!北平大捷!”
“曹国公领十万大军于北平北郊击溃燕王所领的宁王数万大军,燕王被擒,北平城破。”
“军情如火,另有曹国公手书一份!”
“请陛下预览!”
嘶——
一众文武大臣包括徐辉祖在内,内心都狠狠吃了一惊。
燕王的统军之能徐辉祖最是清楚,前者深得徐达真传,绝不弱于他。
须知戍边士卒勇武,李景隆以十万之众不仅击溃宁王大军,甚至擒住燕王朱棣,军功不可谓不卓绝。
都说岐阳王李文忠擅长奇袭,如今看来统率大军也不弱,不然李景隆也无法如此出色。
“…倒是我小觑了李景隆那家伙。”
徐辉祖心头喃喃自语,忽涌出一股斗志,准备其回来后,再与之研讨此战。
“好!好!好啊!”
看过军报以及李景隆的亲笔信,朱允炆狂喜到要手舞足蹈。
燕王被擒!
宁王军队大败!
两座压在他头顶的大山,终被连根拔起。
从今以后,再也不会有人拿他与藩王做比。
朱允炆高兴得将军报传示众臣,帝王的雄心壮志在这一刻犹如火山喷涌。
“昔年,太祖曾以霍去病赞誉岐阳王。”
“朕观曹国公之勇,不逊于汉朝大将军周亚夫!”
“有曹国公在,往后朕可高枕无忧矣!”
文武大臣也纷纷被李景隆的战绩震慑住,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父虎无犬子,曹国公不负圣恩,实乃我大明不世帅才!”
“曹国公有大功于社稷,臣请陛下重赏之!”
“……”
削藩功成近在咫尺,盖世功名即将到手,齐泰和黄子澄二人兴奋到无法自持,齐齐出列为李景隆请功。
朱允炆高兴大笑,脸颊呈现醉酒的晕红。
“朕岂会怠慢有功之臣,待大将军回朝,朕定然论功行赏。”
“另外!”
“大军回城之日,满朝臣工随朕出城十里相迎!”
环顾群臣,朱允炆又严肃加了一句。
“此事切勿外传,朕要给大将军一个惊喜。”
(李景隆:俺也一样~)
……
……
天朗气清。
清爽的秋风在田间地头飘动。
金陵郊外,仪仗罗列,旗幡翻飞。
一众文武大臣此刻正翘首以待。
“陛下!”
“曹国公大军距离此地,已经不到二十里。”
“好!再探!”朱允炆来回踱步,眼里热忱难消,已经等不及要见到自己的心腹大将。
这一幕看得众大臣心头满是羡慕。
李景隆本就是陛下依仗,此番又除了陛下的心腹大患,定然能位极人臣。
不久后,马蹄声越来越响亮,隐隐已经能看到在风中扬起的幡子。
大军越来越近,直到来到近前。
看到眼前这一幕,李景隆嘴角僵硬抽搐,只能在心头化作一声长叹。
能得君王如此看重,他李景隆万死难报。
可他…没得选!
朱元璋永远不是选择题,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