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见杨士奇眼神满是疑惑,朱柏轻轻呵笑了一声。
“兴许…”
“是不当糊涂虫吧。”
这话听得杨士奇等人一头雾水。
“走吧。”
“换上衣服,给我帮个忙。”
知道杨士奇是许院长点名要的人才,朱柏不介意带他再去见识见识。
在杨士奇换上学府的蓝白色劲服后,朱柏领着他来到研究室。
里面,一个十五岁左右的少年,此刻正操作自制的显微镜,观察着微生物的药物反应。
朱柏朝要打招呼的杨士奇做了个“噤声”手势,示意后者不要闹出动静。
随后,他带着他来到自己那台自制的显微镜。
因高度不够,朱柏只能站在凳子上。
二人是最早来到学府的,有些知识已经开始涉及。
自制的显微镜虽简陋,比不了实验室的显微镜,可这里却能让每个人看到崭新世界的一角。
“你来看看吧。”简单调试,朱柏面色有些期待,想看看对方的反应。
杨士奇秉持着疑惑心理,缓缓凑到镜面前,只一瞬间,他瞳孔放大到极点。
“看到了吗?”
“在你面前的,是一个全新的世界。”朱柏背负双手,语气余热未消。
杨士奇愣愣出神,并未回应朱柏的话。
此前建构起来的世界认知,轰然一声化作飞灰消散。
那片冷寂荒芜的世界里,一根新笋陡然顶开了厚重的泥土,展露春色。
……
三楼,院长办公室。
许易静静看着下方,在徐允恭带领下在参观的学子,第一届新生的到来,学府确实多了太多的生机。
这里…
将是未来希望的摇篮!
解缙,自幼神童,过目不忘,编纂《永乐大典》。
杨士奇,“三杨”之一,永宣盛世的鼎力朝臣。
还有那个继朱柏后第一个到来的王镡(虚构名),曾祖王祯,算是出身“农学世家”。
王祯,元朝农学家,病逝于洪武元年,享年97岁。
其编纂的《王祯农书》与西汉《氾胜之书》、北魏《齐民要术》、明代《农政全书》,号称“中国古代四大农书”。
许易对王镡的期望最高,若能研究出杂交水稻,那将是一段绝美佳话。
“天下英雄如过江之鲫,岁月长河之上有龙门…”
“能不能跨过去,成为时代的先驱,得看你们自己…”
许易对他们抱有极大的信心,失败不可怕,最怕的是失败而不知为何失败。
嗯?
正当许易准备去食堂看看时,两道身影的出现让他皱起了眉。
“她们…来这里干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