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京城的好多地方。
那时候的闷闷虽然不怎么说话,但却在竹篓里见过各种各样的人。
见过哥哥跟各种人打交道。
去了长安之后是她人生最快乐的时期,那时候虽然苦,但却格外的自由。
带着狗,在村子里到处跑。
等人大了,她可行动的范围也大了。
没有马的时候骑驴,有马的时候就骑马,修缮大慈恩寺余令忙着分配任务,闷闷就在旁边瞎搅和。
虽是瞎搅和,也是她学习的开始。
为什么那么多学子要找名师,找一个好的学院,因为名师有本事,因为一个好学院就是一个好的环境。
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非常重要。
不知不觉间,闷闷自己都没发觉,她开始模仿自己哥哥余令的说话方式,做事方式,待人接物的方式。
也是从那时候起闷闷话开始多了起来。
老爹认为闷闷突然话多了起来是因为神佛照拂。
这个余令没法反驳,细细一想好像又没有什么不对,闷闷的确是自那时候起话变得多了起来的。
等闷闷再大些,家里就管的严了,闷闷要学礼了。
其实女孩子是自那时候开始就要为今后的嫁人做准备了。
余令开始教闷闷一些基本的做事方式。
余令是一个接受了儒家正统教育却又和正统格格不入的人。
那跟着余令学习的闷闷自然也是如此。
余令是什么样子她就是什么样子。
闷闷走路都和别人不一样,黄渠村的百姓都说闷闷走路带着风。
带着一股子泼辣劲。
等蜀道三等人来家,闷闷的人生有了目标,秦良玉成了她的人生榜样,幻想着成为她那样的人。
骑马就是那段时间学会的。
可惜她不是练武的料,一个拉筋疼得她哇哇叫,最后索性就放弃了。
放弃了不代表她武艺不行,吴墨阳送了她一把改良版的神臂弩。
尺寸缩小了一半,射距也大打折扣。
别看是个严重的阉割版,但二十步之内只要被射中,照样一个窟窿。
师兄回来的时候他发现了闷闷和其他女子大为不同的这个问题。
可闷闷已经改不了,跟着余令学的那些已经成了他的行为习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