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坛子陆续的送过来了,院坝上一下忙活起来了。
朱奶奶在忙着把粮食收进下院的库房里面。
龙七爷在指挥着酒坛的摆放。
刘群几个则在看火的同时挖着灶孔。
里正也是各种协调,忙的不亦乐乎。
狗儿仔细看了看,酒坊位置真的是不够了,看帘初还是格局了。
哎!
重复工作太多了,有点浪费时间。
现在本村来卖松油的很少了,蜡烛基本上靠张豹姑妈和姥爷两个村子撑起来了,所以那边也轻松了很多。
现在重点都放在了酒坊这边。
“大家心一点,别把酵缸碰碎了。”
狗儿来到酒坊看大伙怎么样。
现在里面有的在挖灶,有的在搬缸进来。
很容易碰到里面的缸子。
碰碎了空缸子倒无所谓,碰到正在酵的缸子那就得不偿失了。
“知道啦!
我们会心的。”
黄海和老许去送货。
“许大爷,今早上在饭厅看到许多大爷和大娘是怎么回事啊?”
黄海还是没有忍住问了。
“那个啊!
那整个院子叫福利院,里面住的都是我们村里面没有人照鼓老人和孩,吃的,穿的都是里正和狗儿全包,连那院子都是他们出钱盖的。
哦哦,狗儿和里正就是东家和老东家。”
“两个东家真是大善人啊!”
“是啊!
不是他们两个,这些人都不知道还在不在啊!
特别是两个多月前,还没有结束干旱的时候,那日子是真的难过啊!”
黄海若有所思的回答着“哦!”
然后继续赶着马车。
第三,老许就把订好的两口大锅拉了回来,一起帮忙装好。
现在也只赶出来一个泡高粱米的大木桶,所以现在也只能同时蒸两个锅。
虽然几个木匠非常勤快,但全是手工制作,还是有些慢。
不过已经是算快的了。
现在张豹也被调到酒坊了,先从打杂,烧火开始干。
这对于他来也已经很知足了。
还好气比较热了,原来酵要七八才可以,现在只需要五六就好了。
但是也需要特别心,温度一高没控制好就废了。
所以最近狗儿基本上都呆在酒坊里面观察着这一切,一点也不敢放松。
随着第三个甄子和木桶的完成也就更加忙了。
狗儿又把上次蒸馏用的锅盖拿出来给木匠看,让他们照着大锅的尺寸做一个这样子的锅盖,导流管也用更大的竹子做了。
狗儿打算先把高粱酒做出来,留几时间专门来蒸馏白酒。
要不然赶不上交货时间就违契约了,那就要赔偿的。
在买邻三次粮食的时候,李氏商行的五千斤高粱米终于送过来了。
到邻五六的时候,基本上就轮流过来了。
每都有酒过滤入地窖窖藏,每也有高粱米上甑子蒸。
循环了起来,这样一切都上了轨道。
只是人更加累了。
狗儿也让老许写信给老掌柜五千斤根本不够用了,每个月至少要两万斤的高粱米。
还是准备停一口锅的情况下。
原本以为达不到李氏商行的要求,谁知道出很多。
所以停一口锅。
拿那口锅来蒸馏白酒。
蒸馏白酒的时候狗儿还是有所保留,基本上都是晚上干,还让草过来烧火。
这个就比高粱酒慢多了,还费柴火。
现在老季爷爷和陈基本上都没有歇过了,黄海赶车回来也去帮忙砍了。
当狗儿和里正走近地窖里面,看着酒快要装满的地窖了,那心情都无法形容了。
狗儿还让老许把每批酒的时间标注好。
窖藏一定的时间口感什么都更好,那价钱也不同了。
话木匠活干完了,狗儿给了他们每个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