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仙魔鏖战,天地失色,问仙宗执正道牛耳,于两界交壤之巍峨山峦间,筑起一座“碎玉台”。
此台不设在问仙宗内,而是孤峙于修真界与凡人界相接的那片苍茫山脊之上,仿佛一道横亘于仙凡之间的脊梁,默默承负着千钧重担。
其名“碎玉”,取“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之决绝。
重启之日,高台肃穆,仿佛百年前那场血与火的祭奠从未远去,只是沉淀为了更深的凝重。
碎玉台周遭,再无高于它的建筑。
群山俯首,云霭低回,唯有此台卓然屹立,由代代修士以赤诚、热血与性命一捧捧铸就,它是一座丰碑,更是一座诀别台,象征着正道不可摧折的道义与尊严。
即便是太上长老那般的人物,此刻亦与众修士一同立于台下,需微微仰首,方能望见台上景象。
此台所承载的重量,远超个人修为与地位,那是整个正道的气运与决心。
吉时将至,寰宇响应剿魔令的召呼,万千流光溢彩自四海八荒奔赴而来。
但见东方天际,剑气冲霄,凛冽寒光割裂云层,凌霄宗修士御剑而至,如流星飒沓,整齐划一,落地无声,玄黑剑袍肃杀,唯有眸中剑意灼灼,似已迫不及待欲饮魔血。
紧接着,南方祥瑞之气弥漫,缥缈谷众仙子乘鸾驾鹤,或踏灵荷,或曳绫罗,霓裳羽衣翩翩若惊鸿,她们结阵而来,灵光清雅却磅礴,宛如彩练当空舞,驱散了几分阴霾。
西方云霞被道道华光撕裂,轩逸阁的庞大灵舟舰队破空现身,舟体以灵木金石铸就,镶嵌明珠宝玉,符文流转,灵压逼人,恍若移动的仙家堡垒,彰显着无匹的财力与炼器之术。
北方则有太极清光旋转铺路,紫霄观门人足踏阵图,道袍飘飘,拂尘轻扫间自带玄奥道韵,他们无声无息而来,却引得周遭灵气自然归附,沉静中蕴藏着雷霆之力。
......
更有妖云滚滚,自天际翻涌而至,妖尊乌郅率众妖前来,或显露部分本体,峥嵘毕现,或完全化为人形,气息彪悍,战鼓声声低沉,与修士们的清灵之气迥异,却同样带着誓死一战的决绝。
散修联盟“苍生盟”的烽火符光尚未完全散去,无数道遁光自山川湖海、市井荒野间升起,这些平日里独来独往的散修们,此刻亦汇聚成流,法器各异,气息纷杂,却目光坚定,投向那共同的碎玉台。
人间王朝的铁甲玄骑亦陈兵于山脚之下,旌旗猎猎,虽无法如修士般飞天,但那冲天的血气与肃杀军阵,亦构成了一道坚实的屏障。
无数低阶修士、武者夹杂其中,紧握兵刃,仰望着山巅那神圣而悲壮的高台。
万流归宗,群英荟萃。平日里难得一见的各方天骄、宗门砥柱,此刻皆现身于此。
碎玉台周边的广阔平地上,人影幢幢,气息如海,却鸦雀无声,一种无形的、沉重的压力弥漫在空气中,仿佛暴风雨前的极致宁静。
台上,青烟袅袅升起。那烟色奇异,观之如冷泉细流,倒悬于光洁的台顶之上,凝而不散。
然而若有胆大者以神识稍探,便会惊觉那供奉的青玉香炉之内,实则炽热无比,香尘都是温烫的,仿佛能灼尽世间一切奸邪恶欲,将其焚为焦尘。
烟烬无声地弥漫开来,蓬蓬然染满了整座山峦,与天光交织,析出一层赊霞般的朦胧影子,仿若低垂的云霭,温柔却又沉重地笼罩四野。
山间弥漫着一种无形无色的低鸣,似是万千逝者的呢喃,又似是生灵的祈祷,细碎碎地淹没了每一寸山石草木。
山心仿佛化作一怀深沉的池水,将这些声音、这些情绪尽数吸纳、包容。偶尔,不知从何处传来一声疏钟撞响,清越悠远,穿透层层杂音,直抵人心深处,带来片刻的清明与更深的悸动。
台下众人的眉眼在这烟霭霞影中似乎有些模糊,难以一一辨清,但那一双双眼中闪烁的光芒却惊人地一致——那是压抑的愤怒,如地火奔涌;是坚定的意志,似磐石无转移;是赴死的决心,若星辰必将闪耀于黑夜。
这目光汇聚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