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此种种,皆要记录在案,务求详尽,不使后人揣测。”
这番话掷地有声,车内再无人笑。
李泰张大了嘴,他只是心血来潮的一个念头,怎么就上升到国家大政的高度了?
父皇这……这也太雷厉风行了。
陈晨看着李世民,心中也不由得生出几分敬佩。
这位千古一帝的思维,果然不同凡响。
从一个恭桶能不能当国宝的问题,瞬间就能延伸到为整个文明建立档案的高度。
他适时地开口,给李世民的决策又添了一把火。
“陛下这个想法,其实与后世的做法不谋而合。”
“哦?”
李世民看向他。
“在现在,我们购买任何一件商品,无论大小,都会附带一份文件,我们称之为‘说明书’。”
“说明书?”
李泰立刻来了精神,这个词他喜欢。
“对。”
陈晨点头。
“这份说明书上,会用图画和文字,详细介绍这件东西的名称、功能、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甚至包括了简单的维修指南。”
“这样一来,无论谁拿到它,都能一目了然,不会用错。”
“好!
好一个说明书!”
李世民眼中精光一闪,抚掌赞叹。
“此法甚好!
言简意赅,直指要害!”
他仿佛看到了一扇新的大门被推开。
与其被动地等待后人去掘、去猜测、去定义,不如主动出击,自己为自己的时代写下最清晰的注脚。
“朕不仅要让工部和将作监做,还要让史官也参与进来!”
李世民的声音里透着一股兴奋。
“为我大唐的每一项创造,都配上‘说明书’!”
“让千年之后的人,看到我大唐的器物,便能知其精妙!
看到我大唐的制度,便能明其深意!”
他此刻的心情,与刚出博物馆时的沉重压抑截然不同。
那是一种找到了方向,重新掌握了主动权的掌控感。
既然无法阻止王朝的终结,那就在它最辉煌的时候,为它铸造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一座由无数“说明书”
构成的,详尽到无可辩驳的文明丰碑。
李泰激动得满脸通红,他觉得自己的一个小小想法,竟然得到了父皇如此高度的认可和升华,简直是人生巅峰。
他已经开始盘算着,回去之后,东宫的“说明书”
要用什么材质的纸,找哪个大书法家来写,才配得上他那些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