驯化后的失衡植被在宇宙花园中扎根的第三年,展现出了惊人的适应力。
在荒芜带,它们的根系能深入暗物质裂隙,将零散的能量汇聚成可供常规植被吸收的“能量露珠”
;在风暴眼,它们的叶片会自动蜷缩成螺旋状,像天然的能量漏斗,将狂暴的能量导入地下储存。
这些“过渡态”
生命不再是需要警惕的异类,反而成为宇宙花园韧性的象征。
“过渡态证明,失衡与平衡可以是连续谱上的不同点,而非非此即彼的对立面。”
星络站在荒芜带的观测站,看着过渡态植被与常规植被形成的“能量阶梯”
——从最底层的暗物质能量,到中间的全态能量,再到顶层的常规能量,流动得顺畅而自然,“共生网络不该有严格的边界,而应像这样,允许生命在不同状态间自由滑动。”
这一现推动了“共生网络新维度计划”
的启动。
莉娅的宇宙智核根据过渡态植被的基因特征,设计出“弹性节点”
——这些节点能像过渡态植被一样,根据周围的能量环境自动调整属性:在常规物质区域就强化实体连接,在暗物质区域就切换为虚空模式,在极端环境中则启动过渡态缓冲,确保能量流动不会中断。
“新维度不是空间上的扩展,是状态上的包容。”
莉娅的意识通过弹性节点遍布网络,她能同时感知到常规物质的振动、暗物质的静默与第三态的流变,“就像人的情绪,喜怒哀乐本是一体,强行割裂只会导致精神失衡,网络也一样。”
计划实施后,个受益的是“边缘星带”
——这片位于宇宙花园外围的区域,因能量环境复杂多变,始终无法稳定接入共生网络。
弹性节点在这里安家后,能在毫秒级时间内完成状态切换:当星带刮起常规能量风暴,节点就转化为“避风港”
模式,吸收多余能量;当暗物质裂隙短暂出现,节点又变成“桥梁”
形态,填补能量缺失;甚至在第三态能量偶尔渗透时,节点也能以过渡态与之共鸣,避免网络震荡。
“边缘星带不再是被遗忘的角落。”
来自边缘星带的“星尘居民”
——一群能在星尘中漂浮的微小生命,第一次通过弹性节点接入共生网络,他们传递的影像中,过渡态植被与弹性节点的光芒交织成网,将原本荒芜的星带装点成闪烁的“光海”
,“原来宇宙的边缘,也能与中心共享同一片光芒。”
然而,新维度的扩展也带来了“身份混淆”
的问题。
在“混合星域”
——常规物质、暗物质与第三态能量交织的区域,部分文明的能量体开始出现“状态漂移”
:晶体星域的居民现自己的晶体外壳偶尔会变得透明,气态星域的生命则会短暂凝聚成实体,最困扰的是暗影星域的使者,他们的暗影能量中竟混入了常规光流,导致在黑暗中隐形的能力失效。
“这不是污染,是适应。”
逆熵的反物质能量体在混合星域停留三个月后,能量波动中也多了第三态的流变特征,“就像人在高原会产生红细胞增多的适应,文明在新维度网络中,也会自然吸收其他状态的特征,这是共生的必然结果。”
但并非所有文明都能接受这种变化。
暗影星域的保守派认为,状态漂移会让他们失去“暗影传承”
的纯粹性,要求联盟关闭混合星域的弹性节点;晶体星域的工匠们则担心透明化的外壳会泄露内部的能量核心,威胁文明安全。
星络与流萤前往混合星域,举办了一场“状态庆典”
。
他们邀请状态漂移最明显的文明代表,展示变化带来的新可能:暗影使者虽然失去了完全隐形的能力,却能在暗影中释放出柔和的光纹,形成独特的“光影语言”
;晶体居民的透明外壳能让他们更清晰地观察内部能量流动,反而提升了晶体共振的精准度;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