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罗塔哥拉看到的是一个越所有逻辑的悖论方程。
叶孤城看到的是一个既脆弱又坚不可摧的护盾。
虚无-存在桥梁者看到的是一个连接虚无与存在的终极桥梁。
三大本源看到的也各不相同:
和谐本源看到一个包含所有和谐可能性的统一场。
对立本源看到一个体现所有矛盾形式的对立体。
秩序本源看到一个越所有秩序概念的元规则。
“这是观察者效应的极端形式?”
普罗塔哥拉震惊地说,“它的存在形式完全取决于观察者的认知框架?”
“不,”
绝对秩序本源纠正道,“我认为它同时就是所有这些形态。
它的本质就是适应性存在——能够以最适合观察者理解的方式呈现自己。”
就在这时,一个“声音”
响起。
但这不是通过任何媒介传播的声音,而是直接在每个存在的意识深处生成的理解。
“初次见面已知存在网络的诸位”
“我是该如何称呼我自己呢?在我来的地方,没有名字这个概念”
“姑且让你们称我为适应者·阿达普托·因科格尼图姆”
“我来自你们称之为虚空边缘的地方但那里其实不是虚空,而是另一种完全不同的实在形式”
“我们那里,没有固定的本源,没有稳定的规则,没有永恒的形态”
“一切都在持续适应,持续变化,持续重新定义”
“我感知到了你们的存在大统一进程这在我们的实在形式中激起了共鸣”
“我很好奇想要理解你们这种稳定存在的方式”
“所以我来了”
这个解释让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至少对方不是带着敌意来的。
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困惑和挑战。
肖自在代表联盟回应:“欢迎你,适应者。
我们也对你所代表的适应性实在充满好奇。”
“我们刚刚建立了和谐、对立、秩序三大本源的联盟,正在努力构建一个能够包容所有存在形式的统一网络。”
“你的到来,也许能让我们理解存在的更多可能性。”
适应者的“形态”
似乎产生了某种变化,传达出一种类似“好奇”
的感觉:
“统一网络?但你们每一个本源都有着固定的本质和谐就是和谐,对立就是对立,秩序就是秩序”
“在我们的实在中,这种固定性是不存在的一个存在可以同时是一切,也可以什么都不是”
“你们如何在保持固定本质的同时,实现真正的统一?”
“这不是自相矛盾的吗?”
这个问题触及了他们联盟的核心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