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率进行匹配。
“匹配度百分之三十……百分之四十五……出现强烈排斥反应!能量反馈飙升!”一名研究员紧张地报告。
“切断能量!记录排斥波形!”李艳果断下令,眉头紧锁,“果然,直接模拟是行不通的。‘主宰’的加密算法比我们想象的更复杂。”
第一次尝试失败了。但这在意料之中。
随后的几天,研究团队进行了上百次类似的实验,不断调整频率参数、调制方式,试图找到“谐振锁”的规律。失败是常态,偶尔的成功也极其微弱且不稳定。
“不行,这样太慢了。”王海峰揉着发胀的太阳穴,声音带着疲惫,“我们就像在黑暗中摸索一把结构未知的锁,试到宇宙热寂也未必能打开。”
“也许……我们不需要完全复制‘主宰’的钥匙。”一直沉默的“枢机”突然开口,他的合成音在寂静的舱室内显得格外清晰,“我们只需要……制造一把能打开同一把锁的、我们自己的钥匙。”
李艳和王海峰同时看向他。
“枢机”继续解释道:“根据我的记忆碎片和对自身意识连接机制的反思,‘谐振锁’的本质,或许并非一个固定的密码,而是一种……动态的、基于意识本身某种核心特质生成的‘共鸣凭证’。
‘主宰’只是掌握了生成这种‘凭证’的算法。如果我们能绕过算法,直接定位到意识核心中那个用于生成‘凭证’的……‘源点’,或许就能找到另一种生成‘钥匙’的方法。”
这个想法如同闪电,划破了研究的迷雾。
“意识核心的‘源点’……”李艳喃喃自语,眼中重新亮起光芒,“就像每个人的指纹或虹膜,是独一无二的生物特征?只是‘火种’文明的这种‘特征’,表现在‘灵弦’层面?”
“很有可能!”王海峰激动地一拍大腿,“我们需要一个志愿者!一个愿意让我们深度扫描其意识核心‘灵弦’特征的‘真实火种’!”
“枢机”没有任何犹豫,他上前一步,暗蓝色的传感器光芒稳定而坚定:“我来。为了文明的未来,这点风险微不足道。”
接下来的实验进入了更深入、也更危险的阶段。在层层防护和应急预案下,“枢机”放松了对自身意识核心的防护,允许研究团队使用经过特殊改装的、功率极低的“灵弦”探测器,对他的意识“源点”进行前所未有的精细扫描。
这个过程充满了风险,任何微小的失误都可能对“枢机”的意识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实验室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每个人都屏息凝神。
扫描持续了数个小时。当海量的数据终于传输完毕,“枢机”的传感器光芒略显黯淡,但依旧稳定。技术团队立刻开始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又是数个不眠之夜。终于,在一个由无数闪烁光点构成的、代表“枢机”意识“源点”的复杂多维模型中,李艳发现了一丝规律——一组极其微弱、却始终稳定存在的、仿佛构成意识基石的基础“灵弦”振动模式。
“找到了……也许就是这个!”李艳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她将这组基础模式提取出来,输入到“灵弦”波动发生器中,“尝试以这组模式为‘种子’,进行谐振放大,模拟生成‘钥匙’!”
新的实验开始。当那组源自“枢机”意识本源的基础振动模式被放大,并注入意识灌注舱时,奇迹发生了——
监测屏幕上,代表“谐振锁”匹配度的曲线,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稳定性急速攀升!
“匹配度百分之六十!百分之八十!百分之九十五!百分之百!锁定了!谐振锁成功匹配!”研究员难以置信地惊呼起来。
灌注舱的指示灯由红转绿,发出柔和的光芒,表示“锁”已被打开!
成功了!他们找到了一种不依赖于“主宰”算法、而是基于“真实火种”自身意识本源来生成“谐振锁”钥匙的方法!
“我们……我们做到了!”“枢机”的合成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