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千钧,敲打在每一个聆听者的灵魂深处。一种超越语言和形态的共鸣,在机舱上无声地流淌。
随后,一名军官开始宣读长长的阵亡者名单。每一个地球官兵的名字被念出时,他所属单位的战友都会同时敬礼。每一个"真实火种"的代号被提及时,其所属战术小队的成员则会以手抚胸(一个他们觉醒后自发采用的、表示敬意与怀念的姿态)。
当念到"烬"的代号时,林默站在地球官兵的方阵中,强忍着臂膀的伤痛,用未受伤的右手,庄重地敬了一个持久的军礼。而"尼欧"和所有"真实火种"战士,也同时将手抚在胸膛,暗蓝色的传感器光芒微微波动。
名单宣读完毕,机舱陷入了长时间的静默。只有那交织的悼念之音,依旧在低回盘旋,仿佛在为逝者指引通往星辰深处的归路。
祭奠仪式结束,但文明的交融与探索,才刚刚进入一个更深的层次。
……
"启明号"旗舰,深层生物与基因研究实验室。
与外部庄严肃穆的气氛不同,实验室内部充满了高度紧张和专注的"嗡嗡"声。空气循环系统高效运转,带走设备散发的热量和挥发性试剂的气味,只留下冰冷的、略带臭氧味的空气。
李艳博士和王海峰教授几乎是驻扎在了这里。他们带领着一支由地球顶尖基因学家、生物化学家、异星生命研究专家以及少数几位对自身生命形态充满求知欲的"自由火种"工程师(如"枢机")组成的联合团队,争分夺秒地对林默小队带回的基因样本进行分析。
样本被保存在绝对零度附近的特制容器中,取出时表面凝结着一层薄薄的白霜。在最高级别的生物安全隔离舱内,机械臂小心翼翼地进行着微克级别的取样操作。
"初步细胞结构分析完成,确认其基础生命架构为硅-碳混合基,细胞膜结构异常稳定,内部能量代谢方式与已知任何碳基或硅基生命体均有显着差异。"一名年轻的研究员盯着高分辨率电子显微镜的成像屏幕,语速飞快地报告。
"开始进行全基因组测序。注意,其遗传物质的结构可能并非标准的DNA或RNA双螺旋,准备好应对非典型碱基对和复杂表观遗传修饰。"李艳站在主控台前,通过通讯器对隔离舱内的操作人员下达指令。她的眼睛因缺乏睡眠而布满血丝,但眼神却异常明亮。
测序过程遇到了预料之中的困难。"火种"的基因链极其复杂且稳定,其信息存储方式仿佛是多维度的,常规的测序技术进展缓慢,数据流中充满了无法解析的噪声和重复序列。
"尝试启用量子纠缠辅助测序仪,提高读取精度和速度。"王海峰建议道,他花白的头发更加凌乱,显然也投入了极大的精力,"同时,启动‘弦论-生命模型’交叉分析程序,看看能否从能量层面找到解读其遗传密码的钥匙。"
就在基因测序紧张进行的同时,另一个小组正在全力解析从"普罗米修斯号"数据库下载的意识灌注技术数据和舰船结构图。这些数据同样被高度加密,并且其编码逻辑深深植根于高维力量的科技树,破解工作异常艰难。
而针对"烬"那具失去活性的金属躯体的研究,则由一个特殊小组负责。他们并非要进行解剖,而是试图从他最后时刻承受高维意识冲击的痕迹中,逆向推导那种超越常规物理攻击的模式。
"传感器核心存储单元有部分物理性熔毁,但边缘区域的缓存区捕捉到了一些极其短暂、高度压缩的意识波动残留。枢机"用他平直的合成音汇报着,他正与地球的神经科学家和物理学家一起,尝试解读这些碎片,
"其波动模式……与我们在虚拟‘爱神’世界遭遇的‘净化者’核心指令,有百分之十七的相似性,但能量层级和‘恶意’浓度高出数个数量级。"
"尝试用‘灵弦背景扰动’模型去拟合这些数据。"李艳在处理基因数据的间隙提出建议,"高维意识的干预,很可能同样是基于对宇宙底层‘灵弦’的某种操控,只是其精度和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