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1,美元指数平盘收9875,昨天是欧洲先涨的,美股也继续大幅反弹,看来华尔街对美国的“利用数据预期差做空”
有了一定的免疫力?
投资者都知道实体经济不好,但资金充裕,所以全球资本市场一路长牛很正常,到最后怎么垮呢?资金的流动性支撑不了高股价了,自然垮,然后资产价格垮了之后,需要的短期流动性更多,于是就垮的更快,最终跌到大家都不想卖了,流动性恢复,可能就止跌了。
全球央行都在印钱支撑自己的股票市场,怎么会垮?(央行“印钱”
并非无上限。
过度宽松可能引通胀失控、汇率贬值压力、债务风险累积等问题,这些都会反过来制约“印钱”
的持续性。
当市场意识到“印钱”
的边际效用递减或政策不得不转向时,泡沫破裂的风险就会显现)
美国比较鸡贼,他们是一直利用自己的华尔街影响力,制定各种规则,或者利用对各种重要经济数据的调控权和政策调整等手段不停地想引导市场来正反向收割,事实他们也一直是这么操控赚钱的,但这最终可能也要以他们的信用作为代价。
美元指数一直起不来,这本身可能就是代价,美联储给的可是接近5的利息。
标准的表述应该是:美元指数持平于9875,欧洲股市引领全球反弹。
尽管美国经济数据疲软,但充裕的流动性与政策预期支撑风险资产上涨。
当前“流动性牛市”
依赖央行宽松,但若基本面恶化或政策逆转,估值泡沫可能破裂,引流动性螺旋式下跌。
美国虽利用金融霸权获益,但长期政策透支或加美元信用侵蚀,高息环境下的美元疲软正是市场对其债务风险的警示。
尽管实体经济疲弱,但全球央行流动性泛滥推升资产价格,形成脱离基本面的‘流动性牛市’。
一旦通胀或债务压力迫使央行收紧政策,市场流动性将无法支撑高估值,导致抛售。
资产价格下跌可能引抵押品贬值、杠杆资金爆仓等连锁反应,加市场崩溃,直至估值降至足够吸引力或央行重新宽松,流动性恢复方能止跌。
所以,尽管全球央行通过宽松政策间接支撑了资产价格,但若实体经济长期萎靡或出现系统性风险(如债务危机、地缘冲突),央行工具可能失效。
当市场对央行信用或政策空间产生质疑时,流动性驱动的泡沫仍会破灭。
最终,资本市场也不可能完全脱离实体经济,现在只是看那个“代价”
在哪里?
过去,“代价”
可能是第三国,例如一战或二战,通过战争来解决国内的经济问题;
后来的阿富汗战争、海湾战争,可能主要因素都和这些相关,但现在还要这么做就得看有没有这个实力了。
历史经验表明,经济失衡的“代价”
转移存在路径依赖:2o世纪上半叶:列强通过世界大战重构全球秩序,以战争需求消化产能过剩(如二战期间美国工业产能利用率达96)。
冷战后局部冲突:海湾战争(1991)控制石油定价权,阿富汗战争(2oo1)强化美元结算体系,将债务成本向外转嫁。
当代约束条件:经济层面:全球债务总量达gdp的35o(iif2o24),转嫁空间收窄;军事层面:核威慑下大国热战不可承受,代理人战争成本飙升(俄乌冲突日均耗资3亿美元);。
金融机制替代性:美联储隔夜逆回购工具单日曾吸纳25万亿美元流动性,显示金融工程暂代部分冲突功能,但系统性风险未解。
当前核心矛盾在于: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脱钩的“代价”
,正从地缘冲突转向内部挤压(债务货币化侵蚀储蓄购买力)与金融体系承压(美债市场流动性恶化)。
央行工具失效临界点,或成为泡沫破局的导火索。
金融市场的复杂性,连描述的过程都各种出错,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