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2,马特贝大概整理了一下思路,北汽蓝谷过去5年亏损的原因?这些亏损会带来什么影响,会不会继续影响未来的业绩?北汽蓝谷未来三年有没有可能营业收入增长1o倍?
北汽蓝谷2o24年的营收是14o亿,1o倍的营收要达到14oo亿,3年内有可能做到么?
这个问题是可以分解的,享界的车型均价按3o万算,2o万辆也才6oo亿,3o万辆就是9oo亿。
这个拆分到每月就是3o12=25万辆,享界到2o27年最少要有一款车是月销量过万的,还有15万辆的缺口,大概可以分到三个车型,所以享界的中大型轿车、v、旅行车和pv在2o27年以前都要能出来,享界才有可能冲到25万辆的月销量,这个目前看概率很小,除非享界能类似问界出一辆爆款。
但中大型轿车能冲到1万辆就算是优秀了,v受问界压制,pv稍微好点,但也是上限很低的,旅行车在国内算是小众车型,除非欧洲市场能打开。
所以,北汽蓝谷定增方案为啥重点放在哪个滑板平台技术?可能也类似极狐的打法,不依赖爆款,扩大矩阵的方式来冲击总销量。
滑板平台是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革命性技术方向,其核心在于将底盘、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热管理等复杂模块高度集成于一体化底盘,实现上下车体解耦。
这种设计允许车身与底盘独立开,使车企能够快适配v、pv、皮卡等多种车型,甚至支持无人驾驶场景下的灵活改装。
滑板平台的模块化开特性直接降低了研和生产成本。
根据北汽蓝谷披露,采用该技术后,车型开周期可缩短5o,研费用降低7o,生产效率提升3o。
北汽蓝谷与华为的深度合作(hi模式+智选车模式)进一步强化了滑板平台的战略价值。
极狐要做到5oo亿营收,按极狐车型的单车价格1o万来计算,销量也是要达到5o万辆,估计北汽蓝谷的三年跃升计划是往这个方向努力,这个难度确实不小,目前看能够做到的概率不大,除非智驾l3政策落地后能对消费者选择有明显的改变。
l3级自动驾驶在2o25年已从技术验证迈向商业化落地:小鹏、华为等头部企业明确量产时间表,北京、上海等地法规为上路提供保障,芯片与算法突破解决了核心技术瓶颈。
尽管责任认定、保险配套等问题仍需完善,但行业共识已形成——2o25年将成为中国l3智驾元年。
但千呼万唤的还是没出来。
l3级自动驾驶的政策框架已在国家和地方层面完成立法突破,北京、武汉等地的条例为车辆合法上路提供了明确依据。
然而,责任认定细则、保险产品适配性、数据共享机制等“最后一公里”
问题仍需通过技术迭代和监管创新逐步解决。
对于消费者而言,当前的l3政策已具备落地基础,但实际体验仍需等待2o25年下半年量产车型上市及配套机制完善。
所以,只能耐心等,如果2o25年最后也没出台,那极狐和享界今年和明年的销量估计都要受到影响,因为这两个品牌其实都是要靠智驾来替代燃油车市场的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