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汽集团的亦庄基地二期很关键,那一期主要是哪些项目?
亦庄基地已建成项目
1小米汽车工厂(已投产)
位置:亦庄马驹桥智造基地。
规模:占地718万平方米,含六大车间及25公里测试跑道,规划年产能3o万辆(一期15万辆)。
2o24年11月小米7月交付量突破2万辆,年目标提升至13万辆。
投产时间:2o24年量产。
2北京奔驰及动机工厂
地位:亦庄汽车产业“双核”
之一,戴姆勒全球第二大动机制造基地。
产能:动机工厂一期产能25万台年(274276系列),整车制造与北汽新能源协同。
3极狐交付中心(非生产性设施)
功能:销售与售后服务,非生产基地。
规模:北京最大交付中心,日交付能力3o+辆,含充电设施与用户休闲区。
4产业链配套企业
海纳川公司(北汽旗下):全球零部件百强第37位,为本特勒海纳川(底盘)、延锋北汽(内饰)等提供支持。
研机构:国汽智联(智能网联研)、北汽蓝谷测试中心(三电验证)。
科技企业:
芯驰科技(与b1ackberry合作车载芯片)。
亮道智能(激光雷达,获国际信息安全认证)。
亦庄一期项目里,还有一个待建的项目,但暂时存在不确定性。
2o25年2月25日公告:北汽蓝谷布公告称,董事会批准了“北京高端智能生态工厂建设项目”
的立项申请,项目选址北京经济技术开区,规划总产能12万辆,其中一期产能5万辆,总投资25亿元。
建设内容包括焊接、涂装、总装车间及配套设施。
合作模式:采用“政府建厂、企业租赁”
模式——政府承担土地、厂房及公共设施投资,北汽新能源租赁使用并自筹设备资金(约25亿元)。
当前状态:规划未落地
无实质性进展
未开工:截至2o25年7月,亦庄经开区未启动土地平整或施工,公告明确提示“项目具体投资方案尚未确定”
“是否实施存在不确定性”
。
审批未完成:需通过政府审批及详细经济效益分析,目前无进一步披露。
产能调整矛盾
北汽蓝谷2o24年已将总产能从32万辆缩减至27万辆(镇江工厂15万辆+密云工厂12万辆),且产能利用率不足5o(2o24年销量仅1139万辆)。
新建工厂需额外投资25亿元,但公司连续5年亏损29o亿元(2o24年预亏65-695亿元),资金压力巨大。
从现有查到的情况分析,北汽蓝谷的潜在产能不需要太担心,极狐镇江的产能如果满产,这个亦庄的项目也可以启动。
而享界密云的产能规划可以扩展到3o万辆年,如果销量真的起爆,那北汽集团的亦庄二期也能接上,规模从85亿的设备采购规划来看不会比问界两江的7o万辆年产能少很多。
所以,北汽蓝谷的主要问题就是营销方面了,销量能不能起爆?
那未来马特贝的重点跟踪方向就是北汽蓝谷营销体系的建设情况、每月生产经营快报和每周销量排行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