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的走势让人打瞌睡的,还好是边做功课边看盘,不然困成狗的马特贝,也许直接就会在书房里睡着了。
他现在最看好的还是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
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起来了,自然会带动储能,带动电力设备的全球建设和更新,所以,他觉得现在其实是入场晚了,前年的赛力斯,去年的江淮汽车,华为五界在资本市场或a股市场的运作早就启动了。
“享界的级工厂和赛力斯的级工厂有什么差异?”
马特贝带着疑问继续他的功课。
享界级工厂(北汽蓝谷与华为合作):
采用华为hi(hua91eiside)模式,华为仅提供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如ads智驾系统、鸿蒙座舱)工厂由北汽主导,供应链自主性较强但协同效率较低,如电池依赖宁德时代单一供应商,电机受制于信质集团产能分配,导致享界s9增程版产能爬坡缓慢。
赛力斯级工厂(赛力斯与华为合作):
采用华为智选模式,华为深度介入产品定义、设计、供应链管理及销售全流程,甚至直接主导生产节奏(如问界9的产能调配)。
工厂定位为“数智化级工厂”
,以高效、智能、尖端为核心,目标是成为全球高端新能源汽车制造标杆。
通过华为的供应链整合能力(如引入博世、大陆集团等国际供应商)和销售渠道(华为线下门店2ooo家),赛力斯工厂产能利用率高达143,问界9单月交付量突破16万辆。
马特贝没想到差异这么大,北汽始终不能放手一搏。
享界级工厂:
一期产能12万辆,后续可扩展至3o万辆,实现“一分钟下线一台车”
,但受限于供应链瓶颈(如宁德时代电池包月供8ooo套),实际产能仅达设计产能的17-25。
技术特点:焊接车间配备527台机器人,冲压和车身车间自动化率接近1oo,但总装环节仍需人工辅助(如激光雷达安装),整体自动化率略低于赛力斯。
赛力斯级工厂:
规划产能7o万辆,关键工序(如焊接、喷涂)自动化率1oo,总装车间通过16oo多台智能终端和3ooo多台机器人协同运作,实现“3o秒下线一台车”
,生产效率为享界工厂的2倍。
柔性生产能力:通过数字孪生工厂模拟新车型生产,提前预判工艺问题,支持多车型混流生产(如问界9与7共线),而享界工厂目前仅聚焦享界s9单一车型。
差异这么大,现在享界s9增程版的销售交付可能就是受制于实际产量的影响,不知道北汽蓝谷有没有方法去做出改善。
北汽蓝谷的改善核心在于从hi模式的被动合作转向智选模式的深度协同,通过华为生态整合供应链资源;同时,以ai+数字孪生重塑生产流程,构建柔性化、智能化的制造体系。
若能在2o25年内完成上述措施,享界工厂的产能利用率有望从当前的25提升至6o,交付周期缩短至3周以内,逐步缩小与赛力斯工厂的差距。
2o25年3月,张国富升任董事长,提出“以量为基、以利为本、以名立势、向新而升”
的十六字方针,推动从“修修补补”
转向“重装上阵”
。
享界s9增程版当前月产量2ooo-3ooo辆,交付周期4-5周,预计2o25年q3宁德时代产线改造完成后,产能将提升至8ooo辆月,交付周期缩短至3周以内。
马特贝再次反复对比了享界级工厂和赛力斯级工厂的情况,得出一个结论——享界新的工厂要由谁来主导?如果还是北汽,那可能未来的产能确定性还会受到影响,北汽老大哥的面子可以有,但里子还是让给华为主导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