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力继续扩张,但估计他们更多会考虑将产能出海,所以国内产能的扩张速度未必会像之前那么快,所以燃油车让出来的产能很可能就会被其他车企分掉,至于哪家能分多少,也看各自的准备,北汽蓝谷背靠北汽集团,燃油车的退出比较彻底,这方面可能会有优势。
比亚迪国内市占率(尤其是新能源)已极高(接近甚至超过50%),增长空间相对受限,边际扩张成本增加。其明确的战略是将产能和销售重心大规模转向海外市场(东南亚、欧洲、拉美、中东等),这符合其全球化布局和规避单一市场风险的策略。因此,其在中国本土的产能扩张速度(相比于前几年)确实会显着放缓。
北汽集团(北汽蓝谷的母公司)在全面转型新能源的决心和执行上确实非常激进(如停产自主燃油乘用车品牌,专注新能源),这种“轻装上阵”的姿态是一个显着优势。
不仅是北汽蓝谷,包括:快速转型的传统巨头(吉利、长安、奇瑞的新能源子品牌),根正苗红的国有新能源企业(广汽埃安),与科技巨头深度绑定的新玩家(阿维塔\/深蓝-长安x华为,智界\/鸿蒙智行其他品牌-奇瑞\/江淮等x华为),以及新势力头部(蔚来、小鹏、理想等)。还有蓄势待发的科技公司(小米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