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马特贝揉了揉发酸的后颈,玻璃桌面上摊开的笔记本还停留在‘30万元以上轿车渗透率29.3%’那页——要准备去接胖纸,昨晚出门迟了胖纸是自己走了一半的路回家的,还好路上没错开,不然又是一个走得累死,一个等得急死。
马特贝出门前还不忘记多看一眼屏幕上极狐的销售数据,带着一脑子的问题匆匆地出了门。
传统的国产车企把新能源车分拆上市是聪明的,亏损的部分可以有机会获得国家利润的补贴和未来的所得税抵减,但最重要的逻辑是在燃油车退潮的时候不会影响新能车这个分支部门的股价和融资能力。——这就像聪明的老男人会把老房子和学区房分开置换,亏损的学区房挂在妻子名下,既能保留核心资产的增值空间,又不影响改善房的贷款审批——商场如棋局,拆分不是割裂,是给新势力留足腾挪的棋眼。
根据乘联会与中汽协等权威机构发布的数据,2024年4月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呈现显着增长,不同统计口径下的核心数据与统计口径差异:
1.乘联会(零售端)
渗透率:43.7%(国内零售市场),同比提升12个百分点(2023年4月为32%),创历史新高。
自主品牌渗透率达66.8%,豪华品牌22.6%,主流合资品牌仅7.5%。
2.中汽协(全行业)
渗透率:36%(含商用车、出口)
新能源汽车销量85万辆,总销量235.9万辆。
乘用车渗透率约40%(中汽协数据未单独拆分乘用车,但行业推算值)。
享界和极狐的拓展市场目标是燃油车的份额,其他新势力车企也是,应该不太担心下半年的市场空间,关键不要在智驾方面掉队(享界和极狐有华为加持,北汽做资金靠山,胜率还是很大的)。
现在燃油车还有56-60%的市场份额,那对应着哪些车型和哪些价格带?
之前马特贝是做过这个查询的,应该是30万以上的价格带目前渗透率是最低的,然后10-30万的份额还很大。
陪胖纸吃完饭到排队洗澡,这个间隙马特贝把新能车4月的渗透率情况浏览了好几遍但对细节方面还是不太放心。
晚上10点,坐在书房的马特贝低声说,“还是再跟豆包确认一下。”
5万元以下:燃油车彻底退出,渗透率:98.7%(纯电主导),竞争格局:五菱市占率超60%,零跑t03通过“智能平权”策略抢占剩余份额。
5万-15万元:插混与纯电双雄争霸,渗透率:58.3%(插混占比45%)
(这是极狐用t1走量的市场,这种市场坚定打磨一款,把性价比做到极致,再叠加一点智驾平权的功能,可能就是杀招。极狐要在这个市场拿到月销量1-2万辆,对整体销量就比较好看,周周上榜才有话题度,对整个品牌的销售也有好处。)
15万-30万元:智能化主战场,渗透率:55.6%(纯电占比58%)
15万-30万元市场的智能化渗透,本质是中国汽车产业从“制造优势”向“技术定义产品”的跃迁。这场变革不仅重塑了市场格局,更孕育着全球汽车产业的新秩序。
(这个市场是极狐S6\/t6未来的主战场,S5\/t5也是试水,真正智能化的杀招应该藏在S6\/t6。)
30万元以上市场渗透率48.2%(乘联会零售口径)
30万元以上轿车渗透率约29.3%,显着低于整体高端市场,反映出燃油车在该细分领域仍占主导。(享界吃的就是这个市场,目前就是极为低调地进行着,效果大概也需要2-3个月才能测试出来,去年享界纯电用40万起的定价打了第一枪,效果不好,但很可能只是虚晃一枪,目的应该就是等今年智驾的技术更加成熟,同时北汽蓝谷的享界超级工厂产能跟上来。)
价格带渗透率:10-25万元市场(渗透率55%)和30万元以上市场(增速75%)是未来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