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你出来的原因?想带着家里人过上好日子?”
番僧疑惑地问。
“不是,我是逃婚出来的!
我不想过那种一眼就能看到头的日子,我得回去,向我阿妈阿爹、还有寨子里的人证明我没错。”
阿娅目光坚定,一脸认真。
番僧点了点头,闭上眼睛,准备继续念经。
“哎!
你这人,问了我,怎么不说自己的事儿?你为啥出来?”
阿娅双手叉腰,气呼呼地说。
“走出地狱,寻找解脱的办法。”
番僧语气虽是平淡,可在阿娅却只感觉到了冷寒。
“哼,不说就不说,生什么气呀。”
阿娅气得直跺脚,转身走了。
番僧眼睛动了动,诵经声停了一下,声不可闻的轻叹一声,又接着诵念起来。
再说,这两千人休整一夜,一进入大理府就马不停蹄,翻山越岭,趟水过河,终于在一天中午前,抵达大理皇城附近。
李溟望着山下的大理城,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商贩的叫卖声、喧闹声,即便隔着老远也能隐隐约约听到。
看到这番场景,李溟不禁皱起了眉头。
根据她掌握的情报,大理城不该这么热闹。
现在这么多百姓涌在街上,他们这军队还怎么攻打皇城。
正想着,阿娅急忙跑过来,着急地说:“公主,刚得到消息,今天是南诏国王段思平召集临时部落大会的日子,来的都是各部族的长老。
这么热闹是因为各部族都带了不少自己的青壮私兵,再加上大理城原来的五千禁卫军,加起来大概有六千人。”
李溟脸色一沉,叫来乌蛮落兰部的长老,严肃地问:“段思平召开临时部落大会,你不知道?”
落兰部的长老摇摇头,猜测道:“咱们南诏民族太多,估计他是秘密召集了忠于他的部落,不然我不会一点消息都没听到。”
李溟听了,暗叹自己时运不济,脑子飞快地转着,又问:“你们部落大会,参加的人数有规定吗?”
“参加的人本来是有定数,但是也会有很多小部落跟着前来凑热闹,他们都会带着不少族人,每次到这个时候,大理城的生意就特别好。”
长老轻声解释道。
李溟听了,眼睛一亮,马上下令:“五十个人扮成商队,混进大理城,在北城门附近转悠,确保咱们的退路安全。
一百人扮成乌蛮,以参加部落大会的名义混进城里,找到这次参会的部落,控制住他们,抢夺信物,以他们的身份混进皇城。
李逵,你等我的信号,信号一响,就说明段思平已死,你马上带着城外部队从南门而入,放火烧城,制造混乱,四处宣扬段思平已死,接应到我后,咱们一同从北门出城,明白了吗?”
“明白!”
众人低声回应。
李溟找了一套乌蛮的衣服,用缠头布把自己显眼的白裹得严严实实,然后让那一百人把特制的、藏着轰天雷的乌蛮祭祀铜鼓背在身上,腰里别着匕,朝着大理城南门走去。
南门那儿,守卫的士兵眼睛很尖,对每个进城的人都仔细打量。
李溟看着前面的五十人商队顺利混进了大理城,心里稍微踏实了些,带着人混在人群里慢慢往前走,神色平静,准备进城。
“站住,你们是哪个部落的?”
守城的士兵拦住李溟前面的几个人,大声问道。
李溟脸色不变,低着头,手不自觉地摸向腰间的匕。
乌蛮长老走上前,镇定地说:“我们是落兰部的,今天国王召集部落大会,我们特地来参加。”
说着,从怀里掏出一块刻有落兰部标记的木牌。
士兵接过木牌,仔细看了看,又把众人打量了一番,目光落在他们背的铜鼓上,怀疑地问:“你们乌蛮勿邓部刚进去,也带了不少铜鼓,怎么还要这么多?”
<注解:蛮是中原对少数民族的称呼,他们不会这样称呼自己,但是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