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炯长叹一声,无奈的望向杨文和。
杨文和抬眼,看向一直默不作声的老太君,冷冷问道:“现在怎么不在乎脸面了?”
老太君眼眸幽深晦暗,神色淡淡:“老身不明白梁王这话是什么意思?”
杨文和冷笑连连:“本王倒好奇得很,皇帝到底许了你多大的好处?让你不惜跟着他一起设局谋害陈群?如今更是将你一直心心念念想要的尊容拱手让人?”
老太君长叹一声,幽幽说道:“老身还能有几年活头?所做的这一切,皆是为了儿孙罢了。
我那儿子,不像你家这孩子有出息,老身临死之前,总得让他有个依靠,天波府可不能在我手里衰败了,不是吗?”
“龙朔卫大将军?”
杨文和试探着问道。
“还有忠勇县侯,世领神符卫。”
老太君直言不讳。
杨文和微微点头,不愿再多说一字,转而看向颜夫子:“你这老家伙呢?入中枢?”
颜夫子笑着轻抚胡须:“安国公,右相,顾命四大臣之。”
“万和宜、康白、老太君、你?大半个将门,半个朝堂,天下寒门。
倒也不差。”
杨文和轻声一笑。
颜夫子淡淡一笑,望向杨文和,叹道:“巨象踏行,山河震荡,百兽惊扰,却不俯身相害。
梁王能为苍生撑起庇护之伞,这般气魄胸襟,老夫自愧不如。”
杨文和摆了摆手,懒得跟这人啰嗦,直言道:“大华此番历经国战,已然伤筋动骨,本王若是在此时蓄意兴风作浪、挑起纷争,与那等罔顾生灵涂炭的乱臣贼子又有何分别?那人可以漠视百姓疾苦,将江山社稷当作私物,肆意践踏,本王却决然做不出这等事!
我杨文和半生在朝堂周旋,纵横捭阖,执政之路漫漫,见过的奇景、伟绩数不胜数。
巍峨壮丽的宫阙楼宇拔地而起,珍奇异宝琳琅满目,节庆之时火树银花彻夜不熄,这些在旁人眼中皆是世间奇观。
可于我而言,不过是过眼云烟罢了。
唯有去到那市井街巷之中,瞧着百姓安居乐业,孩童嬉笑玩闹,那才是我认可的人间至景。
那才是本王一心想要缔造的盛世,更是本王半生奔波劳碌所求。”
“梁王大义!”
颜夫子恭敬地行了一礼。
杨文和沉思良久,看着德寿宫密密麻麻的兵丁、朝官,淡淡说道:“你们四个都交代完了,说说皇帝打算如何处置本王吧,我倒真想听听。”
颜夫子苦笑一声,低声道:“梁王戡平国乱,居功至伟,加封太师,上九锡,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
同皇太后共同监国摄政,抚育太子,直至太子亲政。”
“谁是太子?”
杨文和又是一阵冷笑。
“自然是张月娘腹中之子!”
杨文和摇了摇头:“孩子还未出生,你怎知她生的便是儿子?”
“庞太医亲自诊断,从未出过差错。”
颜夫子皱了皱眉。
“是吗?庞审元来了吗?本王要亲口问问他。”
杨文和淡漠而言。
颜夫子苦笑:“那就依梁王的意思,不过老夫有个请求,齐王妃和张月娘,必须都在宫中抚育幼子。”
“你没资格跟本王谈条件。”
杨文和毫不留情。
不理会颜夫子那难看的脸色,杨文和冷声道:“本王有三个条件。
其一,李漟出任天下兵马大元帅,统领全国兵马。
其二,万和宜、康白,卸去兵权,老老实实给本王回来做他们的顾命大臣,至于他们选谁接班,本王并不在乎。
其三,恢复皇后、太子的名誉。”
颜夫子咬了咬牙,冷声道:“前两个条件,老夫都能答应,只是这第三个条件,若梁王让二狗入皇家玉牒,老夫便没异议。”
“好!”
杨文和想也没想,直接应下。
颜夫子长舒一口气,拿出圣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