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3的惨败,像一场突如其来的寒流,瞬间冻结了小牛队上下所有的乐观情绪。
返回酒店的大巴上,没有人说话,车厢里只有空调的送风声和轮胎压过路面的沉闷声响。
窗外,新奥尔良的夜色依旧喧嚣,庆祝胜利的球迷们在街头狂欢,那份喜悦与大巴车内的死寂形成了无比讽刺的对比。
第二天,球队没有安排高强度的训练,只是在酒店的会议室里进行了一次漫长的录像分析会。
气氛压抑到了极点。
埃弗里·约翰逊教练一遍又一遍地播放着g3的比赛录像,每一次黄蜂队的轻松得分,每一次小牛队的防守失位,都像是在公开处刑。
“我们被打得像一支高中球队!”
约翰逊教练的声音里充满了怒火和失望,“我们的防守在哪里?我们的能量在哪里?我们让对手在自己的主场为所欲为!”
球员们都低着头,脸色铁青。
苏哲紧紧地攥着拳头,指甲几乎要嵌进肉里。
他痛恨这种无力的感觉,痛恨球队被打得毫无还手之力。
“g4,是我们的生死战。”
约翰逊教练的目光扫过每一个人,“如果再输,系列赛就会被扳成2-2平,我们所有的优势都将荡然无存。
我不管你们用什么方法,跑断腿也好,抽筋也好,必须给我把这场比赛赢下来!”
带着破釜沉舟的决心,小牛队迎来了关键的g4。
然而,篮球比赛,很多时候并不仅仅取决于决心。
g4的剧本,几乎是g3的翻版。
新奥尔良球馆的狂热有增无减,黄蜂队在主场球迷的助威声中,打得愈自信和从容。
克里斯·保罗,这位球场上的精灵,已经彻底将小牛队的防守玩弄于股掌之间。
他就像一个最精密的指挥官,手握着小牛队防守体系的说明书。
他知道什么时候应该提打转换,什么时候应该降打阵地;他知道什么时候应该自己攻,什么时候应该为队友做嫁衣。
小牛队尝试了g1的盯人,g2的冰冻,甚至在g4摆出了联防,但所有的防守阵型,在保罗鬼神莫测的传球和节奏变化面前,都显得漏洞百出。
他总能通过一个简单的挡拆,或者一次不经意的变向,就将小牛队的防线调度得疲于奔命,然后找到那个最致命的空档。
更让小牛队绝望的是,诺维茨基这个最稳定的强点,也哑火了。
与他对位的大卫·韦斯特,虽然名气和天赋不如德国战车,但他的打法却异常强硬和扎实。
他像一块狗皮膏药一样贴着诺维茨基,不断地用身体去挤压他的空间,用小动作去干扰他的节奏。
在韦斯特牛皮糖式的防守下,诺维茨基很难在自己舒服的位置接到球,他标志性的金鸡独立后仰跳投,也因为对抗的增加而失去了往日的准星。
进攻端打不开,防守端又处处漏风,小牛队再次被拖入了那片名为“黄蜂”
的泥潭之中,越陷越深。
比赛的进程令人窒息。
小牛队凭借着三巨头偶尔的灵光一闪,死死地咬住比分,不让比赛像g3那样早早被打花。
苏哲几乎打满了全场,他拼命地得分,拼命地防守,试图以一己之力将球队从泥潭中拉出来。
他的球衣早已被汗水湿透,每一次呼吸都带着灼热的痛感。
但黄蜂队就像一台精密的机器,稳定得可怕。
每当小牛队将分差迫近,保罗总能站出来,用一记中投或者一次助攻,稳住局势。
比赛进入到最后一分钟,双方战成99平。
球馆内的气氛紧张到了极点,所有球迷都站了起来,空气仿佛凝固。
黄蜂队进攻。
时间还剩24秒。
毫无疑问,球再次交到了克里斯·保罗的手中。
这一次,小牛队选择了最决绝的防守方式——双人包夹!
苏哲和安德烈·米勒一左一右,将保罗死死地困在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