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继续深入。
达拉斯美航线中心旁边的训练馆内,空调系统正全力运转,但依旧无法驱散空气中那股由汗水蒸腾而起的热浪。
球鞋摩擦地板出吱吱的尖锐声响,篮球撞击地面的砰砰声,以及球员们粗重的呼吸声,交织成一曲只属于篮球的交响乐。
艾弗里·约翰逊教练站在场边,双臂环抱胸前,他那标志性的严肃表情此刻却被一丝难以掩饰的惊奇所取代。
他的目光紧紧锁定在场上那个身穿12号训练服的身影——苏哲。
在过去的几天里,苏哲已经向所有人展示了他那名人堂级别的传球视野和鬼神莫测的创造力。
但今天,他所做的一切,已经越了传球手的范畴。
“德克!
跑钻石切!
对,就是那样!”
苏哲的声音清亮而充满穿透力,即使在嘈杂的训练馆里也清晰可闻。
他一边运球,一边用眼神和手势指挥着队友的跑位。
诺维茨基几乎是下意识地按照他的指令,从左侧四十五度角一个反跑,借助姚铭在高位的单挡,瞬间摆脱了防守他的约什·霍华德。
球,几乎在诺维茨基跑到位置的同一瞬间,从苏哲的手中飞出。
那不是一记普通的传球,而是一记带着强烈旋转的击地传球,它精准地穿过了协防球员伸出的手臂,恰到好处地弹到诺维茨基最舒服的接球位置。
德国战车接球、起跳、出手,动作一气呵成,篮球在空中划出一道完美的弧线,空心入网。
“漂亮!”
场边的杰森·特里忍不住吹了声口哨。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在过去的半个小时里,苏哲仿佛化身为球场上的棋手,而姚铭、诺维茨基以及其他队友,都成了他棋盘上最致命的棋子。
他不再仅仅是根据防守的漏洞去寻找传球机会,而是在主动地、有预谋地通过指挥队友的跑位,去创造和撕裂防守。
训练暂停的间隙,苏哲拿着战术板,将姚明和诺维茨基叫到身边。
他没有丝毫的怯场,尽管面前站着的是两位未来的名人堂成员,一位是东方巨人,一位是德国战车。
“姚哥,德克,我有一个想法。”
苏哲在战术板上画了几个圈和箭头,“我们不能只满足于简单的挡拆配合。
我们的组合,潜力远不止于此。”
他指着高位的位置:“姚哥,你的身高和视野在这里是巨大的优势。
你不仅仅是一个终结点,更应该是一个轴心。
当球到你手上时,整个进攻体系都应该围绕你来运转。”
姚明专注地听着,他能理解苏哲的意思。
在国家队,他偶尔也会扮演类似的角色,但从未像苏哲描述的这样,将其提升到战术核心的高度。
苏哲又转向诺维茨基:“德克,我知道你习惯了持球起进攻,你的金鸡独立是无解的。
但请相信我,当你进行更多的无球跑动时,你会得到比持球单打更轻松的得分机会。
姚哥在高位的策应,加上我的传球,能让你成为球场上最恐怖的移动炮台。”
他提出的,正是后世被无数球队奉为圭臬的动态进攻理念的雏形——球员的位置不再固定,通过大量的无球跑动和传切配合,让防守方陷入混乱。
而这个战术的核心,就是苏哲的大脑和姚铭的轴心。
诺维茨基看着苏哲,眼神里充满了探究。
作为多年来的球队领袖,他习惯了将球队扛在自己肩上。
让他放弃一部分球权,去打无球,这对他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但他看到了苏哲眼中闪烁的智慧光芒,以及过去几天训练中那些匪夷所思的传球。
或许,这个年轻人的想法真的可行。
“我愿意试试。”
诺维茨基言简意赅地回答。
姚铭也重重地点了点头:“没问题,小哲。
你说怎么打,我们就怎么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