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润润的触感,让他想起自家后院的松树上,夏天淌下的树脂。“那我们家的松脂,埋在土里,千年后也会变成琥珀吗?”他问道。老道姑笑了:“会的,只要给它足够的时光,松脂就会凝结成琥珀,就像真相,只要有人记得、有人传播,就会永远流传。”
道观的藏书楼里,那本泛黄的《本草经集注》手稿还在,琥珀条目的旁边,留着当年学者批注的字迹,还有沈砚画的标本图。偶尔有远方的学者来访,都会特意翻阅这卷手稿,看着上面的墨迹,想象着陶弘景伏案着述、沈砚踏遍南北的模样,眼里满是敬佩。
山脚下的市集里,有个卖琥珀的商贩,案上摆着“松脂化珀”的小木牌,还放着一小块点燃的琥珀,供人闻松香辨真伪。“这是《本草经集注》里写的法子,错不了!”商贩笑着对顾客说,语气里满是笃定。不远处,几个孩子正围着一棵老松树,仰头看着树干上的树脂,叽叽喳喳地说:“这是琥珀的小时候,等它埋进土里,千年后就是宝贝啦!”
夕阳西下,余晖穿过松林,落在道观的青瓦上,也落在石案上的琥珀标本上。光透过琥珀,在地上投出淡淡的影子,里面的绒毛仿佛在光里轻轻飘动,像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关于名字与真相,关于观察与验证,关于科学与启蒙,关于松脂如何在岁月里凝结成琥珀,真相如何在时光里照亮人心。
风穿过松枝,带着松针的清香,漫过道观,漫过市集,漫过山村,仿佛还带着陶弘景与沈砚的声音,轻轻说着:只要有人愿意倾听自然的声音,愿意追寻事实的真相,这枚琥珀的真韵,就会永远流传,永不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