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喂小卡里姆半小勺,每日三次。”伊本一边说,一边用银勺舀起少许药液,放在鼻尖轻嗅,确保气味不会刺激婴儿。
穆罕默德按伊本的法子喂药,第一晚,小卡里姆只哭了两次,每次哭一会儿就睡着了;第三晚,他竟能从入夜睡到凌晨,中途只醒了一次吃奶;七日过后,小卡里姆夜里再也不啼了,白天也精神了许多,见了人还会咧嘴笑。商队里的老妇人见了,惊讶地说:“这琥珀的法子,比祈福还管用!我年轻时在撒马尔罕,见过妇人把琥珀碎末缝在婴儿的襁褓里,说能‘压惊’,原来还能煮水喝!”
伊本听了,连忙追问老妇人襁褓缝琥珀的细节:“是把琥珀碎末直接缝进去,还是要和其他东西配着?”老妇人想了想,说:“要和晒干的薰衣草花一起缝,薰衣草的香气能让孩子睡得安稳,琥珀能压惊,我们撒马尔罕的妇人,都是这么传下来的。”伊本立刻将这个法子也记在羊皮卷上,还画了一个简单的襁褓图样,标注:“撒马尔罕民间,琥珀配薰衣草缝襁褓,治婴儿夜啼,药性温和,无副作用。”
小卡里姆渐渐长大,学会走路后,最喜欢玩的就是母亲给他做的“琥珀香囊”——里面装着蜜蜡碎屑和薰衣草,挂在脖子上,走到哪里都带着淡淡的香气。穆罕默德看着儿子欢快的模样,对伊本说:“伊本老爷,您这羊皮卷上的法子,将来一定要传给更多人,让天下的孩子都能睡个安稳觉。”伊本点点头,抚摸着羊皮卷上的字迹,仿佛看到了无数个像小卡里姆一样的孩子,在琥珀的暖香中安然入眠。
第七回波斯妇产后失调珀归汤补气血亏
17世纪初,伊本·哈勒敦的好友哈桑,其妻子法图麦在波斯设拉子城,生下了女儿阿伊莎。可产后的法图麦,却陷入了深深的痛苦——她面色苍白如纸,连坐起身都要旁人搀扶,稍微动一下就出虚汗,夜里还总失眠,甚至有时会莫名流泪。波斯的产科医者说,这是“产后血虚”,开了些补血的草药,可法图麦喝了后,却觉得肚子胀得难受,反而更没力气了。
哈桑急得团团转,连忙去请教伊本。伊本赶到哈桑家时,法图麦正靠在床头,怀里抱着阿伊莎,眼神空洞,头发散乱——这在中医里是“产后气血双亏,肝郁气滞”之证。产后失血过多导致血虚,血虚则气弱,故面色苍白、虚汗不止;气血不足则心神失养,加之产后情绪波动,肝郁气滞,故失眠、易怒、流泪。伊本知道,产后调理需“补血不滋腻,补气不壅滞,疏肝不耗气”,单纯的补血草药,只会加重脾胃负担,导致腹胀。
他从行囊里取出蜜蜡粉末,又准备了当归(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是产后补血的要药)、桂圆肉(桂圆“补益心脾,养血安神”,能辅助当归补血,且口感甘甜,易入口)和少量陈皮(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能化解当归、桂圆的滋腻,避免腹胀)。“法图麦夫人,我给你做‘琥珀当归汤’,”伊本将当归、桂圆肉放入陶锅,加入山泉水,用小火煮半个时辰,待药液浓缩后,加入蜜蜡粉末和陈皮,再煮一刻钟,“每日喝一碗,喝的时候要慢慢品,别着急。”
他还特意请教了苏菲派长老萨利赫,长老建议法图麦每日午后,坐在庭院的枣椰树下,手握蜜蜡泰斯比哈,默念“真主至仁至慈”五十遍——祈祷能让她的情绪平静,心神安稳,与汤药的“补血疏肝”相辅相成。伊本还教哈桑,给法图麦做“琥珀红枣粥”:将蜜蜡粉末、红枣、小米一同熬煮,红枣“补中益气,养血安神”,小米“健脾和胃”,既能补气血,又能健脾胃,避免汤药的滋腻。
法图麦连喝了五日琥珀当归汤,面色便有了淡淡的红润,出虚汗的症状也减轻了;十日过后,她能自己坐起身喂阿伊莎吃奶,夜里也能睡上四个时辰;半个月后,她不再莫名流泪,甚至能和哈桑一起,在庭院里散步。法图麦摸着自己渐渐恢复力气的身体,对伊本说:“伊本老爷,这琥珀和草药,比我喝的其他药都舒服,肚子也不胀了。”
伊本听了,连忙在羊皮卷上详细记录:“设拉子法图麦氏,产后气血双亏、肝郁气滞,以蜜蜡配当归、桂圆、陈皮煮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