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80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 珀佩吟苏:东坡与琥珀的药趣词心(下卷)

珀佩吟苏:东坡与琥珀的药趣词心(下卷)(2 / 4)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好书推荐: 山村留守妇女们的秘密情事 神御九州 武道太难?可我有面板啊! 快穿之敛财圆梦之旅 庄神弄鬼 隋唐:李渊悔婚,我去做大隋驸马 三国杀:开局神郭嘉,暴打标准将 绝区零:如何面对好感度一百的铃 骑砍:崇祯开局召唤三百可汗卫士 重生吕布之我要苟活下去

的大榕树下,教大家辨认药材:“薏苡仁要选颗粒饱满的,炒过的不寒;灯心草要选鲜的,晒干的药效差一半;琥珀要选色润的,能透光的最好。”他还让随从将方子写在油纸伞上,挂在凉茶摊旁,供百姓抄录——“暑湿惊啼,琥珀末五分,薏苡仁一钱,灯心草一钱,蜂蜜调膏服”。

惠州的老妪林阿婆,按方子治好自家孙儿后,特意用丝线将琥珀碎串成小坠子,送给巷里的孩子们:“戴着苏先生的‘珀薏坠’,夏天不闹病。”这方子渐渐在惠州巷陌间流传开来,甚至有药铺将“珀薏膏”制成小罐售卖,标注“东坡传方”。苏轼在《食荔枝》中写下“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时,或许未曾想到,自己随手传下的琥珀方子,竟成了岭南百姓夏日护童的“良药”——这便是“实践先于文献”的生动写照:没有医书的权威认证,却靠百姓的口口相传、手手相授,在湿热的岭南扎下根来。

第三回海南儋耳·珀藤酒解友痹痛

北宋绍圣四年,苏轼被贬至海南儋耳(今海南儋州),这是他人生中最偏远的贬谪地。海南湿热多雨,风湿痹痛是当地百姓的常见病。友人姜唐佐(海南本地书生,师从苏轼)因常年在椰林间赶路,右腿风湿复发,膝盖红肿如馒头,连走路都需拄着拐杖,脉象沉迟,舌苔白腻——这是“寒湿痹痛”之症。海南的湿气侵入膝部经络,气血凝滞不通,加上姜唐佐素体虚寒,风寒与湿气交织,寻常草药难化深层寒瘀。

一日,苏轼冒着风雨去探望姜唐佐,见他蜷缩在茅屋的竹床上,盖着厚厚的草被,仍瑟瑟发抖。“唐佐,你这是寒湿入了骨,得用琥珀配海风藤,借酒力透经络。”苏轼说着,从怀中取出一块琥珀——这是他从惠州带来的最后一块完整琥珀,已被他摩挲得温润如玉,他用小刀刮下三钱珀末,又让姜唐佐的学生去椰林间采来新鲜的海风藤(海南特产,通络祛风湿力强)、桂枝(从大陆运来的,温通经脉),按一钱珀末、三钱海风藤、二钱桂枝的比例混合,放入陶罐,加当地酿的米酒,在炭火上煮半个时辰。

“这‘珀藤酒’你先喝半碗,剩下的趁热擦在膝盖上,裹上麻布,别让湿气再侵进来。”苏轼一边喂酒,一边将一块琥珀贴在姜唐佐的膝盖上,用布条缠紧,“这珀能温着经络,助药力散寒。”姜唐佐饮下酒,片刻后便觉一股暖意从膝盖蔓延至全身,原本刺骨的寒意,竟慢慢退了。

第三日,姜唐佐的膝盖红肿消了大半,已能拄着拐杖送苏轼出门;第七日,他竟能不用拐杖,在椰林间散步,笑着对苏轼说:“先生的珀藤酒,比海南的槟榔还管用!我这腿,怕是能陪先生去看儋耳的潮了。”苏轼望着远处的大海,感慨道:“海南虽偏,却有海风藤这般好物;琥珀虽小,却能解风湿之苦——万物皆有用,只看你会不会用罢了。”

当晚,苏轼在《东坡志林》中写下:“海南多风湿,以琥珀末一钱,海风藤三钱,桂枝二钱,米酒煮服,治痹痛有神效;又小儿惊啼,琥珀末调蜜,服之立安。”这是他第一次在个人笔记中系统记录琥珀在岭南的药用实践,将民间偏方与个人经验结合,为后世的医药文献提供了珍贵的“一手资料”。此时的琥珀,于他而言,已不再是文人雅趣的佩饰,而是跨越地域、缓解疾苦的“济世之药”,其药用智慧也在贬谪的困境中,达到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境界。

第四回北归舟中·珀方录传后世知

北宋元符三年,苏轼遇赦北归,乘舟离开海南。舟行南海之上,月色映在海面,他取出珍藏的琥珀佩饰(已碎成数块,却被他用丝线串起),摩挲着珀体上的纹路,想起半生颠沛:从汴京的欧公赠珀,到楚州的歌伎佩饰;从杭州的惠民坊石碑,到黄州的农舍药方;从惠州的巷陌膏方,到海南的痹痛酒——琥珀的温润,竟陪他走过了大半个中国,治愈了无数人的疾痛,也慰藉了自己的失意。

他让随从取来纸笔,在舟中整理半生积累的琥珀药方,取名《苏学士琥珀医方》,详细记录:

1.治小儿惊啼:琥珀末一钱,蜂蜜三钱,调膏服,每日三次(杭州、惠州验之有效);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新书推荐: 霸道妊妻爱上吊丝代 火系法爷修炼指南 见过发光料理吗,你就画美食番? 斗罗:死遁归来,修罗场里当团宠 四合院:开局爆锤众禽 LPL别联系了,我们真不熟! 斗罗:抢走小舞,弑神 学姐,我对你们真没非分之想! 一入网游不复还 宇智波,从毁灭忍界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