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能治心悸,采珀户都用它救家人,您不妨试试。”张世英半信半疑,便让人找来秦铁柱的儿子秦明德(此时秦家已是宁州第四代采珀人),请他来为母亲诊治。
秦明德赶到时,张母正靠在软枕上,脸色苍白,见他进来,勉强笑了笑。他先诊脉,再看张母的舌苔——淡白无华,便说:“老夫人这是气血亏了,心没了依靠才慌,得用红透的琥珀补心,再配龙眼肉补血,用温水蒸着吃,不苦还养人。”
秦明德取来一块红透的琥珀(是秦家特意留的贡余珀,比寻常琥珀更温润),碾成细粉,和龙眼肉拌在一起,放在银碗里,隔水蒸半个时辰,待龙眼肉软烂,琥珀末完全融入,才端给张母。张母尝了一口,甜而不腻,竟没觉得苦,当日便吃了小半碗。
第一日,张母夜里的冷汗少了;第三日,心口的紧闷感轻了;第七日,她能陪着张世英在州衙的院子里散步,夜里睡得安稳;月余后,心悸的症状完全消失,张母竟能自己下厨,做些江南的小菜。张世英握着秦明德的手,感激地说:“宁州的琥珀真是神药!若不是你,我母亲不知要受多少苦。”
秦明德笑着说:“这不是神药,是宁州人采了四代珀,治了无数人,才摸出的法子。红透的琥珀配龙眼肉,温着吃,最适合老人,不伤脾胃。”张世英听了,忽然想起老吏说的“采珀户救家人”,心里一动——这方子既能治母亲的病,定也能救宁州百姓,不如刻在州衙的石碑上,让所有人都能用。
此时的张世英还不知道,他这个念头,会让宁州琥珀的药用实践,从“民间口传”走向“官方记载”,而那方“琥珀龙眼蒸食方”,也会成为《甘肃通志》里最动人的“贡药轶事”——这便是“实践先于文献”的力量:先有秦家四代采珀人的临床实践,再有张母的痊愈案例,最后才有石碑与方志的记载,每一步都离不开“亲身体验、为民所用”的初心。
(上卷完,下卷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