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了,醒来后,他记起了自己的名字叫“小石头”,也记起了娘的模样。“谢谢大夫。”小石头对着白老磕头,“我现在想通了,娘希望我活下去,我不能总困在过去,我要去轮回,好好活下去,不辜负娘。”
白老看着小石头离开的背影,心里却有了一丝不安——小石头的淤阻比补记里的案例重,他加了药量才有效,可若是遇到淤阻更重的魂灵,加量会不会伤了魂体?他摸了摸药箱里的补记,上面没有写最大药量,看来“实践出真知”,这话一点也没错。
二、双华的“药性波动”
小石头的病案后,白老开始留意双华的药性变化。他发现,靠近忘川渡口的曼珠沙华,因每日接触的魂灵多,药性比其他地方的更温些;而靠近望乡台的曼陀罗华,因魂灵的思念之气重,药性比其他地方的更凉些。“这是‘因地制宜’啊。”白老心想,把不同地方的双华药性都记录在《双华用药浅录》里。
可没过多久,新的问题出现了——一个冥卒用望乡台的曼陀罗华煮水,给一个思念亲人的魂灵喝,本想帮他淡去悲伤,可魂灵喝了水后,竟直接昏了过去,魂色变得惨白。白老赶到时,魂灵还没醒,他诊了魂灵的脉,脉象微弱如丝,这是“药性过凉,伤了魂阳”。
“你用的是望乡台的曼陀罗华吧?”白老问冥卒。冥卒点点头:“是啊,我看册子上写曼陀罗华能淡去悲伤,就摘了望乡台的,想着那里的花离魂灵近,药效更好。”白老叹了口气:“望乡台的曼陀罗华药性偏凉,这个魂灵本身魂阳就弱,喝了这么凉的药,自然会伤魂。你应该用靠近阎罗殿的曼陀罗华,那里的花药性温和,再搭配生姜两片,就不会伤魂了。”
他赶紧配了一副药:阎罗殿附近的曼陀罗华一钱、生姜两片、甘草五分,煮水给魂灵喝。魂灵喝了药,过了一个时辰才醒过来,脸色也渐渐红润了。“多谢白老救命。”魂灵感激地说,“我现在不那么悲伤了,也能想起亲人的好,我想上去望乡台,看看他们现在怎么样了。”
白老看着魂灵走上望乡台,心里越发觉得,《双华用药浅录》还得补充——不仅要写双华的产地、用量,还要写魂灵的体质,比如魂阳弱的魂灵,用曼陀罗华要选温和的,还要搭配温性草药;魂阴弱的魂灵,用曼珠沙华要选平和的,还要搭配凉性草药。
可就在他准备补充册子时,青禾突然跑来说:“师父,不好了!彼岸的双华,有些花瓣开始变色了!”白老心里一紧,赶紧跟着青禾往彼岸跑——他担心,双华的药性波动,不是因为产地,而是因为执念又开始聚集了。
三、变色的双华与新的执念
到了彼岸,白老果然看到,有些曼陀罗华的白色花瓣,边缘出现了淡淡的红色;有些曼珠沙华的红色花瓣,边缘出现了淡淡的白色。他掐下一片带红边的曼陀罗华花瓣,放在鼻尖闻了闻——清苦中竟带着一丝辛温,药性变了!
“这是怎么回事?”青禾着急地问,“是不是双华又要失控了?”白老摇了摇头,仔细观察着变色的双华——它们都长在两花交界处,靠近归魂驿的方向。“归魂驿最近是不是来了很多新的魂灵?”白老问旁边的驿卒。驿卒点点头:“是啊,最近人间不太平,来的魂灵比平时多了一倍,很多都是带着战乱的执念来的。”
白老心里明白了——这些魂灵的执念,比之前的更复杂,有悲伤、有愤怒、有不甘,这些执念飘到双华上,让双华的药性也变得复杂了。他掐下一片带红边的曼陀罗华花瓣,尝了尝——清苦中带着辛温,既能清解执念,又能温通记忆,竟是“双向药性”!
“这不是坏事。”白老松了口气,“双华在适应魂灵的执念,药性变得更全面了。只是我们得重新研究这些变色双华的用法,不能再用之前的方子了。”他取了几片变色的双华花瓣,带回药庐研究,发现带红边的曼陀罗华,适合治疗“悲怒交加”的执念;带白边的曼珠沙华,适合治疗“不甘与思念交织”的执念。
有一次,一个魂灵因战乱失去了妻子和孩子,既悲伤又愤怒,整日对着空气大喊大叫,魂体都快散了。白老用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