辈之口传。
洛阳学者孔墨初至时,以文献为凭,疑天华之实;及见阿福头痛得愈,方知口传非虚,认可“实践先于文献”之理。此非独灵枢之能,亦为华夏医道之精髓——草木生于自然,知识源于实践,口传承其真,文献载其要,方有“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之智慧。
上卷赞诗
青要山下桃溪寒,异疾横生百草难。
白华初绽开神窍,红焰轻燃破瘀团。
口传古智承先脉,实践新方补旧残。
莫道天华唯神话,医者仁心即安澜。
上卷尾章
冬雪消融时,桃溪村药圃里的曼陀罗华与曼珠沙华,已冒出嫩绿色的芽尖。灵枢每日清晨都去照料,把去年的栽种经验记在布卷上:“春养根,宜施薄肥;夏育苗,避烈日;秋采花,晨露未干时为佳。”她不知道,孔墨带回洛阳的抄本,已引起太医院的重视,不久之后,会有医者循着青要山的方向而来,探寻双华与医道的奥秘。
而《法华经》中“天雨四华”的传说,本是佛陀讲经的祥瑞,却在灵枢的实践里,变成了救死扶伤的医缘。这华光,不再是西天的神话,而是桃溪村土埂上的生机,是药罐里的清苦,是村民们康复后的笑容。
下卷之章,当述天华之名传于天下,灵枢遇新疾而展新用,更见双华在不同地域、不同病症中的变化,亦见华夏医道“因地制宜、因证施治”的深蕴——毕竟,真正的医道,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文献,而是永远在实践中生长的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