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气渐大而有半分懈怠。
第六回深谷遇险得奇草仙酊添味愈沉疴
这年深秋,惠民药局接到一例疑难病症:县城西巷的张大户,年近五十,患白驳风已八年,白斑遍布胸背,且常年畏寒,即便盛夏也需穿厚衣,更奇的是,每到月圆之夜,白斑处便会隐隐作痛。药局医工按苏衍所授之法,用加了姜汁的补骨脂酊为其治疗,月余却不见成效。周鹤年无奈,亲自登门请苏衍诊治。
苏衍为张大户诊脉,见其脉象沉迟无力,舌苔白滑,又问其起居,得知张大户早年曾在北方经商,寒冬腊月不慎坠入冰湖,此后便落下畏寒之症,白驳风也是那时开始出现。“此乃寒邪入髓,非寻常姜汁可驱。”苏衍沉吟道,“补骨脂性温,却难以穿透骨髓之寒,需一味更烈的温阳草药相助。”
他想起玄英山深处有一“暖阳谷”,谷中因地势低洼,常年温暖,传闻生长着一种“阳炎草”,形似茅草,叶背呈赤红,性极温,能驱深伏之寒。只是暖阳谷地处悬崖之下,谷中多瘴气,极少有人敢入。周鹤年担忧道:“先生,深谷凶险,不如另寻他法?”苏衍摇头:“张大户之病,唯有阳炎草可解,若因凶险而退缩,便是有负医者之责。”
次日一早,苏衍带着药锄、绳索,在老牧人阿公的指引下,前往玄英山深处。阿公熟悉山路,带着苏衍避开瘴气最浓的地段,来到暖阳谷悬崖边。苏衍将绳索系在崖边古树上,缓缓攀下。谷中果然温暖如春,随处可见阳炎草,叶背赤红,在阳光下似有金光流转。他正欲采摘,忽然听得身后有异响,回头一看,竟是一头黑熊正盯着他,眼中带着凶光。
苏衍心中一紧,却并未慌乱,他知道黑熊不喜浓烈气味,忙从怀中取出随身携带的艾草,点燃后挥舞。艾草的辛辣之气果然让黑熊后退几步,苏衍趁机快速采摘了一大捆阳炎草,顺着绳索攀回崖上。阿公见他平安归来,松了口气:“先生,这阳炎草采摘后需立即阴干,否则药性会散。”苏衍点头,两人当即返程,将阳炎草妥善阴干。
回到药局,苏衍将阳炎草研成细粉,按一两阳炎草粉配十斤补骨脂酊的比例,重新泡制。他对张大户道:“此药需在每日辰时(上午七至九时)阳气最盛时涂抹,涂后晒一个时辰,再用艾条灸白斑处穴位,如此内外同温,方能驱散骨髓之寒。”
张大户依言而行,起初几日,涂抹药汁后,白斑处似有暖流涌动,畏寒之感减轻;半月后,月圆之夜白斑处的疼痛竟消失了;两月后,胸背的白斑开始大面积淡化,原本苍白的面色也透出红润,盛夏时终于可以脱下厚衣。张大户感激涕零,送来厚礼,苏衍却只收下少许药材,笑道:“治病是医者本分,礼物不必多言,日后注意保暖,莫再受寒即可。”
经此一事,苏衍更知“药无定法,贵在对症”。他将阳炎草的用法记入病案,注明其仅适用于寒邪入髓的重症患者,且需控制用量,因阳炎草性烈,用量过多易伤阴液。同时,他还发现,阳炎草与补骨脂搭配,不仅能治重症白驳风,对风寒湿痹、关节冷痛也有奇效,便又将其用于此类患者,皆获良效。
周鹤年见苏衍为求一味草药,不惜深入险谷,心中敬佩不已:“先生为治病救人,竟不顾自身安危,这份仁心,远胜医术啊!”苏衍却道:“医者既承‘救死扶伤’之责,便要敢为患者赴险。何况,若能多得一味良药,便可多救一人,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