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80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 骨脂忆旧:药香载梦记(2)

骨脂忆旧:药香载梦记(2)(2 / 4)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好书推荐: 山村留守妇女们的秘密情事 神御九州 武道太难?可我有面板啊! 快穿之敛财圆梦之旅 无双之诸天万界 庄神弄鬼 隋唐:李渊悔婚,我去做大隋驸马 三国杀:开局神郭嘉,暴打标准将 绝区零:如何面对好感度一百的铃 骑砍:崇祯开局召唤三百可汗卫士

高于生活’啊!”

四、私塾“启蒙食”

东亭镇有一所私塾,先生姓王,年过六旬,教书育人四十余年,深受村民敬重。他常说:“孩童是幼苗,得好好养护,不仅要教他们读书,还要让他们身体结实。”

见村里许多孩童体弱,易感冒、盗汗,王先生便向阿明请教食疗方。阿明说:“补骨脂性温,能固表止汗,与山药、莲子配伍,既能暖肾,又能健脾,适合孩童食用。”王先生便按方制作“补骨脂健脾粥”:补骨脂(盐炒)一钱、山药三钱、莲子二钱、小米适量,一同煮粥,每日清晨给私塾的孩童们食用。

孩童们起初觉得粥里有药味,不爱吃,王先生便给他们讲补骨脂的故事:“这是咱们江南的‘壮骨草’,吃了能像小牛犊一样结实,还能记住更多书里的话。”孩童们听了,都好奇地尝起来,渐渐爱上了这碗粥。

半年后,私塾的孩童们果然身体结实了许多,感冒、盗汗的少了,读书也更有精神。家长们都感激地对王先生说:“先生不仅教孩子读书,还让他们身体变好,真是费心了!”王先生笑着说:“这都是补骨脂的功劳,它是草木,却能帮咱们养出好娃娃,真是灵物。”

后来,王先生还将“补骨脂健脾粥”的做法写在私塾的黑板上,让家长们带回家给孩子做。他说:“学问要靠积累,身体也要靠养护,补骨脂教会咱们的,不仅是治病的法子,还有‘润物细无声’的养护之道。”

五、药农“识草歌”

东亭镇周边的山上,有许多野生补骨脂,药农们每年都会上山采收,卖给“德仁堂”。为了让年轻药农准确辨认野生补骨脂,老药农们编了一首“识草歌”:“山边向阳处,生长补骨脂。茎细多分枝,叶小锯齿密。花小呈蝶形,淡紫藏叶底。籽熟褐如珠,采在霜前时。辛香能驱虫,温性能治疾。农舍当食养,书斋寄情思。”

年轻药农们背着竹篓上山,边走边唱“识草歌”,很快便学会了辨认补骨脂。有个年轻药农叫阿牛,第一次上山时,误将一种野草认成了补骨脂,老药农便指着野草说:“你看,这草的花是白色的,补骨脂的花是淡紫色的;这草的籽是黑色的,补骨脂的籽是褐红色的,记住‘识草歌’里的话,就不会认错了。”

阿牛按老药农说的,对照“识草歌”,果然很快就认准了补骨脂。他采收时,还特意留下一部分籽实,撒在山边向阳处,说:“老祖宗说‘采草留种’,咱们得让补骨脂在山上一直长下去,造福后人。”

老药农们见年轻药农如此用心,都很欣慰。他们说:“这‘识草歌’是咱们药农代代传下来的,没有写在书里,却比书还管用。补骨脂的智慧,就藏在这歌声里,藏在咱们的手脚上。”

第四卷医文汇韵·岁月留香

一、药铺“诗画壁”

清道光年间,无锡“德仁堂”药铺换了新掌柜,是阿明的徒弟沈承业。他不仅继承了祖辈的医术,还喜好诗画,常与文人雅士往来。为了让药铺更有韵味,他在药铺的墙壁上,画了一幅“补骨脂图”——溪畔药圃中,补骨脂迎风摇曳,一位老掌柜正带着学徒采收籽实,旁边题着黄景仁的“补骨脂香飘旧梦,胡桃肉冷忆前欢”。

这幅“诗画壁”吸引了许多文人前来观看,有人还在壁上题诗,称赞道:“药香墨韵共徘徊,褐珠一粒寄情怀。莫道医家无雅趣,也将诗思入药斋。”沈承业见大家喜欢,便常在此举办“药诗会”,邀请文人们品尝补骨脂茶,讨论补骨脂的用法与诗意。

一次“药诗会”上,有位文人问:“沈掌柜,补骨脂既是药,又是诗中意象,你觉得它最珍贵的是什么?”沈承业指着“诗画壁”说:“它最珍贵的,是能在‘医’与‘文’之间架起一座桥。医者用它疗疾,文人用它寄情,百姓用它养生,不同的人都能从它身上得到所需,这便是草木的大智慧。”

二、县志“灵草录”

无锡县重修县志时,编修者听闻“德仁堂”补骨脂的故事,特意前来采访沈承业,要将补骨脂写入县志的“物产篇”。沈承业取出祖传的《德仁堂药钞》,将补骨脂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新书推荐: 学姐,我对你们真没非分之想! 宇智波,从毁灭忍界开始 LPL别联系了,我们真不熟! 见过发光料理吗,你就画美食番? 四合院:开局爆锤众禽 斗罗:抢走小舞,弑神 霸道妊妻爱上吊丝代 火系法爷修炼指南 一入网游不复还 斗罗:死遁归来,修罗场里当团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