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叶草配紫苏治潮咳”,让九叶草的用法越来越全。
第四卷异地传方:藿香跨道郡
万历二十六年的春,庆尚道的医女朴贞雅来济州岛学习,她听说福实用九叶草治好了很多人,特意来牧使府拜访。“福实姑娘,庆尚道比济州岛潮,很多妇人产后寒夹湿,用温经汤不管用,您的九叶草法子,能在庆尚道用吗?”朴贞雅问。
福实带着朴贞雅去汉拿山北坡,看九叶草的生长环境:“贞雅姐,庆尚道潮,用九叶草时,得加更多茯苓,茯苓能祛湿,还得把九叶草晒得更干,减少潮气——我给你抄份方子,你回去先试几个人,根据反应再调。”她给朴贞雅抄的方子上,写着“庆尚道产后寒夹湿:九叶草三钱(晒至全干),茯苓三钱,生姜三片,玄武岩水(若无,用井水煮沸凉透)煮,加蜂蜜,十日为一疗程”。
朴贞雅回到庆尚道,按方子给一个产后寒夹湿的妇人治病。妇人的腿又肿又冷,喝了五天汤,肿消了些,可还是觉得沉,朴贞雅便给福实写信,问该怎么办。福实回信说:“可加少量薏米,薏米能健脾祛湿,比茯苓更能去深层的湿气,煮的时候把薏米炒一炒,免助寒。”
朴贞雅按福实的建议加了炒薏米,妇人喝了三天,腿就不沉了;十天后,妇人能自己抱孩子,还特意给朴贞雅送了双绣鞋。朴贞雅把这个调整的方子写信告诉福实,福实把它补充到病案簿里,标注“庆尚道潮地用方,加炒薏米三钱”。
后来,全罗道、忠清道的医女也来济州岛学习,福实都根据各地的水土,教她们调整方子:全罗道热,加麦冬;忠清道干,加蜂蜜;黄海道靠海,加紫苏。这些医女把方子带回去,治好的人越来越多,还把新的实践反馈给福实,福实的病案簿,渐渐成了一本“九叶草实践全书”。
万历二十七年,《朝鲜王朝实录》的史官金弘又来济州岛,看到福实的新病案,感慨道:“福实姑娘,您这簿子,比宫廷的医典还全!之前只记了济州的法子,现在连庆尚道、全罗道的都有了,真是‘实践补典籍’的典范!”他把这些新实践也记进《朝鲜王朝实录》,写着:“金福实之九叶草法,随地域水土调整,济州加蜂蜜,庆尚道加薏米,全罗道加麦冬,皆验之有效,传于各道医女,济世甚广。”
福实送金弘离开时,汉拿山的枫叶红了,像火一样烧遍山坡。“金大人,这九叶草的法子,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所有用它治病的人,一起实践出来的——只要能帮到百姓,我就会一直记下去,一直传下去。”福实说。金弘点点头:“姑娘的心意,会记在实录里,也会记在百姓心里。”
结语汉拿藿韵:济世永流传
从汉拿山北坡的九叶草,到玄武岩溪的清泉水;从牧使夫人的产后寒,到崔嬷嬷的老痹症;从小海的寒咳,到庆尚道的潮湿痹痛;从福实的亲手实践,到顺伊、朴贞雅的薪火相传——这株三枝九叶的仙草,早已不是单纯的草药,而是朝鲜半岛民间智慧的结晶,是“实践先于文献”“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生动注脚。
福实的病案簿,最终没有停留在济州岛的牧使府,而是被抄了无数份,传到朝鲜的每一个道郡,甚至传到了邻国日本——那里的医家,根据福实的法子,结合日本的水土,又创造出“九叶草配麦冬酒”“九叶草配桔梗汤”等新用法,让这株仙草的智慧,跨越了国界。
后世的医家在编撰《东医宝鉴》续编时,特意收录了福实的九叶草实践,写道:“金氏福实,济州医女,得山草九叶,配水制药,随症调整,随域应变,其法源于牧语、渔谈、农验,补典籍之缺,济万民之苦,实乃女医之典范。”
如今的济州岛,汉拿山北坡的九叶草依然在玄武岩缝里生长,每年春末夏初,还有人去采草、接水,煮制“三枝九叶汤”;济州的老人们,还会给孩子唱那首古老的民谣:“汉拿山草三枝九,牧女采来解妇忧,玄武水熬姜蜜稠,寒腿伸直笑眉头”;金福实的医馆旧址,成了济州岛的文化遗址,来往的游客,都会听讲解员讲述她用九叶草济世的故事——这株仙草的智慧,早已融入济州的血脉,成为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