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是‘人缘起’——三者相合,就是‘缘起性空’的医理,典籍没记,是因为实践还没来得及写进去。”
丹增忽然想起自己曾读过的《晶珠本草》,里面有“阴坡草治阳病”的记载,当时只当是泛泛之谈,现在才明白,这正是金叶巴的用法源头——纳木错村民的口传实践,早于典籍记载几十年。他把洛桑的金叶巴用法、三因调治细节,都记在《四部医典》的空白处,用松烟墨写着:“纳木错有金叶巴,生北坡阴湿处,冬至采根浸青稞酒,可配红景天、独一味,调培根(水、土)、隆(风)失衡,治寒湿痹痛、肾不纳气、游走痹痛,合‘缘起性空’之理,源于村民口传,补典籍之缺。”
洛桑送丹增下山时,药圃的金叶巴正透着点秋黄,风一吹,叶片蹭着玛尼堆的石头轻颤。“典籍是死的,实践是活的。”洛桑说,“藏医的根,在雪山草原的实践里,在村民的口传里。”丹增回头望了望白居寺,烟筒还冒着轻烟,药酒的香飘得很远,像在说:实践先于文献,才是藏医的真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