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永恒追求——这种追求,不分国界,只关乎生命的安康。
赞诗
湄南湄公水悠悠,
泽草生来解湿愁。
叶疗田疹清如露,
根配姜香暖似秋。
竹篮采得晨光里,
陶罐煎成岁月稠。
莫道湿热缠南国,
一草能消万古忧。
尾章
在胡志明市的药博馆里,一个玻璃展柜里陈列着三样东西:一片泛黄的19世纪泽泻叶标本,一瓶1950年代的“战地药膏”,一盒现代的“泽清饮”。它们并排摆放,像一部浓缩的泽泻东南亚史。
有个当地的孩子指着展柜问:“妈妈,这草为什么能治病?”母亲笑着说:“因为它懂我们这里的天气,懂我们身体里的湿。”孩子似懂非懂,却记住了那片翠绿的叶子,和它清苦的香气。
或许,这就是泽泻留给东南亚的礼物:它不仅是治病的草药,更是一种生存的启示——面对自然的挑战,不必对抗,只需找到与之和谐相处的方式,就像泽泻在湿热的土地上,依然能长得青翠挺拔,用清苦的药香,守护着一方人的安康。
雨季又至,湄公河的水面上升了几分,稻田里的泽泻叶舒展着,承接落下的雨滴。远处,农妇们戴着斗笠在插秧,竹篮里的泽泻叶,在雨中泛着微光,像无数双温柔的手,轻轻抚平湿热带来的伤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