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80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 《明参传奇:云顶仙根映紫宸》下卷

《明参传奇:云顶仙根映紫宸》下卷(2 / 3)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好书推荐: 山村留守妇女们的秘密情事 神御九州 武道太难?可我有面板啊! 快穿之敛财圆梦之旅 庄神弄鬼 隋唐:李渊悔婚,我去做大隋驸马 三国杀:开局神郭嘉,暴打标准将 绝区零:如何面对好感度一百的铃 骑砍:崇祯开局召唤三百可汗卫士 重生吕布之我要苟活下去

医书未载者。”他渐渐明白,师父说的“天人合一”,不仅是草木顺天时,更是医者顺人心,从生活里学来的智慧,有时比书本更鲜活。

第七卷:疫气再临验真功,七情配伍见神思

永乐年间,金堂遭了场“湿热疫”,患者先是恶寒发热,接着便上吐下泻,眼睛赤红如血,医家按“霍乱”治,用了藿香正气散,却总留个眼疾的病根。了尘翻遍医书,想起玄真曾说“湿邪黏腻,易裹热上攻”,这疫气是“湿在中焦,热在眼窍”,需先祛湿,再清眼热,而明参既能润眼,又不助湿,正是关键。

他试着用明参为主药,配伍苍术(燥湿)、厚朴(行气),这两味药辛温燥烈,本与明参的甘润相斥,可了尘记得民间有“明参炒苍术”的做法——将苍术炒至微黄,减其燥性,再与明参同煎,竟能“燥不伤阴,润不助湿”,这便是“七情”中的“相制”,用明参的润制约苍术的燥,用苍术的燥防止明参的腻。患者服下,先止了吐泻,再用明参配菊花、决明子,专攻眼疾,果然药到病除。

有个老秀才,疫后眼疾虽好,却总觉得胸口发闷,吃不下饭,脉诊是“湿邪虽去,脾胃气弱”。了尘用明参配山药、莲子,这三味都是甘平之品,明参补肺胃之阴,山药健脾,莲子固肠,三者“相须”,如春雨润物,不疾不徐,老秀才服了半月,胃口渐开,连看书时的眼干都轻了。

最险的一次,是县太爷的公子,疫后得了“眼生翳障兼便溏”,一边要清眼热,一边要止泻,用药总顾此失彼。了尘思来想去,用明参配茯苓(健脾渗湿)、防风(祛风胜湿),又加了一味黄连(清热燥湿)。黄连苦寒,本与明参“相恶”,但了尘只加了少许,借其苦寒清眼热,又用明参的甘润制其苦寒伤胃,再让茯苓、防风引湿从小便而去——这配伍,如高手对弈,险中求胜,竟让公子的翳障消了,腹泻也止了。

事后,有同行问了尘:“医书上从无明参与黄连同用的记载,你就不怕出事?”了尘指着窗外的明参田笑道:“草木本无绝对的‘相恶’,全看医者如何调和。就像这明参,长在石缝里要忍得住贫瘠,生在雨中要耐得住潮湿,与人配伍,自然也能与黄连‘化敌为友’。”这话传到京城,太医院院判赞道:“金堂明参,不仅药灵,用它的人更得医道真机啊!”

第八卷:岁月沉淀成乡魂,口耳相传续文脉

光阴荏苒,到了正德年间,明参已成为金堂的“乡宝”。药农们世代相传着栽种的诀窍:“春分种时要见三回露,夏至浇时要用山泉水,秋分挖时要避午时阳,冬藏时要垫三层松针”,这些规矩,没有一字写进医书,却比书本更精准。连孩童都知道:“明参叶,像蝶翅,沾了晨露能亮眼;明参根,赛白玉,炖了梨汤治燥咳。”

了尘已是白发苍苍的老僧,他临终前,将《云顶药经》和一捧明参种子交给弟子,嘱咐道:“这药的魂,一半在天地间,顺四时而生;一半在人心里,靠实践相传。莫要只信书,忘了脚下的土地。”弟子含泪点头,后来将药经刻在石碑上,立于慈云寺前,碑后特意刻了一行字:“民间智慧,胜似千金。”

有一年,江南大旱,眼疾流行,药材商高价来金堂收明参,药农们却按“秋收冬藏”的规矩,只卖出当年采收的三成,留下七成做种子。商人气急:“有银子不赚,你们傻吗?”药农们笑道:“明参是云顶山的孩子,得让它好好歇着,明年才能再长。要是卖光了,子孙后代吃什么?”这份对草木的敬畏,正是“天人合一”最好的注解。

金堂县志里,除了记载“明参甲于川省”,还悄悄记了件小事:有个郎中,用明参治好了巡抚母亲的眼疾,巡抚要赏他黄金百两,他却只要了一把明参种子,说:“黄金会花光,种子能生根。”这种子后来撒在云顶山的新土上,春生夏长,年复一年,绿了一山,也暖了一方百姓的心。

结语

金堂明参,起于云顶石缝,得于僧者慧眼,验于民间疾苦,显于紫宸宝殿。它的故事,藏着中医药最朴素的真理:草木有灵,需顺天时;医道无形,当接地气。文献记载的是规矩,口传心授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新书推荐: 四合院:开局爆锤众禽 霸道妊妻爱上吊丝代 一入网游不复还 LPL别联系了,我们真不熟! 火系法爷修炼指南 见过发光料理吗,你就画美食番? 斗罗:抢走小舞,弑神 斗罗:死遁归来,修罗场里当团宠 宇智波,从毁灭忍界开始 学姐,我对你们真没非分之想!